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昨日紀】東安市場

2017-08-28
■王府井的東安市場。 網上圖片■王府井的東安市場。 網上圖片

陶 然

剛到北京的時候,喜歡去逛王府井的東安市場。當時那裡熱鬧,而且離我寄宿的南長街北京第六中學不遠。星期天,無處可去,便去東安市場。

那時,北京商場絕無僅有,最出名的,便是王府井,和前門的大柵欄。外地人喜歡逛王府井,北京人喜歡逛大柵欄。不是遠近的問題,前門的大柵欄和王府井的東安市場,距我們學校遠近都差不多,我喜歡逛王府井的東安市場,因為東安市場更吸引我。

那時的東安市場,還沒有拆成商廈,東安市場還是平房,就像一個大賣場,分隔成許多各種各樣的小商舖。整個市場,舖頭就像在街巷一樣四佈。一進門不久,迎面就看到「和平餐廳」,那是一間西餐廳,當時困難時期,這餐廳雖是高價,也經常客滿,須輪候位置。市場內光線暗淡,懷舊氣氛濃厚。我也曾在裡面的「吉士林」吃過雪糕,但不記得有沒有咖啡。應該是沒有,從印尼回北京後,直到到香港前,我都沒有喝過咖啡。

一九六六年,一度改名東風市場,我曾經數度和老朋友仁強,騎着自行車,跑到東風市場二樓的「湘蜀餐廳」,吃那兩毛六分錢一大碟的魚香肉絲,覺得美味無比。前些年我回北京,東風市場又變成南北兩塊,南邊是「東安市場」,北邊是「新東安市場」,而西單絨線胡同「四川飯店」的魚香肉絲,也已漲成三十幾塊一碟了。到了香港,與仁強吃飯,還是要點魚香肉絲。難怪北京的老同學阿太歎道,都老掉牙的菜了,你還要點?其實,魚香肉絲的味道固然難忘,但更重要的,那是感情菜呀。

當年東安市場是古舊、昏暗的建築物,在橫街窄巷式的通道中穿行,紅燈高照,風鈴叮噹,人影幢幢,自有捉迷藏的樂趣。在「中國書店」尋找舊書,偶然見到心儀的,便無限歡喜地買下,也不理會將來有沒有時間和興趣去翻讀。年輕的心無限狂野,邁向未來沒商量。我記得還買過一本魯迅書稿影印本,據說可以讓學習寫作的人參考,他是怎麼樣修改文章的。可惜後來生活輾轉不定,那影印本早都不知落到哪裡去了。其實,它可以讓我體味,為何字句要改成那樣?而不是原來的那樣?這對於我來說,頗有好處。

市場北門本來有一家「吉祥戲院」,那時京劇名角譚鑫培、楊小樓、金少山、譚富英、梅蘭芳、馬連良、姜妙香等人都來這裡獻藝。清朝覆亡之後,在這裡演戲的傳統維持下來了。為了方便夜場觀眾戲散後吃飯購物,東安市場的店舖和商攤一直經營到深夜;人氣很旺。這也是東安市場長期保持繁榮的原因之一。到了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吧,吉祥戲院還在,我曾經在那裡的大堂徘徊。但歲月流逝,如今,吉祥戲院也消失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