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平喉唱腔典範--「薛腔」(下)

2017-08-29

薛覺先反對把腔隨便拖長,認為須拉長時才拉長,適當地拉腔才有助於表達唱詞,無端拉長腔只有損害演出。

他認為首先應把曲詞中的每一個字交給觀眾,字先唱出才拉腔,否則觀眾只聽得一段長長的歌腔卻弄不清前頭一隻字跟後頭一隻字如何相連,或者弄不清整句完整的意思,那麼腔拉得再動聽也是枉然(但有些特定的拉腔如花旦唱的「反線二黃」未開言先要拉一回腔的就不能一概而論);有些腔雖好聽,但觀眾聽得腔來聽不清字,那也是不妥當的。總之,薛覺先唱腔方面他是掌握這幾點:簡潔,清楚露字,問字取腔,腔不複雜。他在這個基礎上更細心研磨各種劇中人物在各個不同境遇下的情緒,運用音色節奏的強弱緩急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賴伯疆、黃鏡明合著的《粵劇史》則說:「他的聲線屬中音區,音質沉厚而帶鈍澀,他依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遵從『梆黃』原來的規律,進行唱腔創造,在運行中避免急劇、跳躍的旋律進行,選調引腔,起承轉收,段落分明,編接得很嚴謹,順理成章,頗有條理。他問字取腔,結合表現人物性格感情的需要,腔宜長則長,宜短則短,抑揚頓挫、起回轉收,吞吐自如,瀟灑動聽。」

由於薛覺先在唱工方面那麼精心考究,所以他唱的調子都娓娓動人,其實他並不是什麼天賦歌喉,生來就有好嗓子的,說他的音色也還不能算很好的。所以千里駒曾這樣評價他:「唔好聲,死好聽」(意思是說聲不夠好,但唱來十分動聽)。這是由於薛覺先勇於創造、發展新腔,他虛心向京劇、崑劇、越劇等劇種學習,取眾腔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以及精通數種樂器和南、北派鑼鼓經,然後融會貫通,革新創造,「薛腔」才能在粵劇舞台上獨樹一幟,影響廣遠。■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