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圍有學校流失67%小一生 北區仍受歡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鄭伊莎)全港學童昨日迎來新學年首個開學日,隨着深圳今學年容許港籍學童申請深圳公立小學,跨境學生選擇增加,令更多人回流深圳讀書。有位於天水圍取錄較多跨境生的小學,本學年派位後未有入學的小一生比率較往年高出20個百分點,相信是由於深圳新政策下部分跨境生放棄學位有關;不過北區小學則仍備受跨境生歡迎,未見受明顯影響。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局方早前已預計部分學生回流深圳的情況,但認為並不影響小一班數及資源分配。
天水圍「有時限小學」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昨早開學,該校早前超額獲派488名小一新生,按「賬面數」可開設17班。其校長陳章華指,該校往年約有一半新生最終不入學,開班數目會減半。而至開學日該校小一生最終為133名,開設6班,即逾七成人派位後未有入學;如只以跨境學生計,178名註冊小一新生中有120人(67%)未有入學,比率明顯較往年高。
陳章華解釋,由於今年內地放寬入學限制,非深圳戶籍的學童可獲准報讀公立學校,故令部分跨境生放棄學位回流深圳就讀,另亦有部分學生轉讀同區其他學校,令小一生人數減少。
港校培養身心 堅持入讀
不過,該校仍有多名跨境學生家長選擇留校。家住福田的付太指出,她欣賞香港教育重視身心培養,亦希望兒子以廣東話學習,所以堅持入讀香港學校。
另一跨境學生家長陳太則指不介意收生人數,認同學校的老師和教育質素,而為幫兒子更加融入香港,她去年特別花費3.6萬元請私教為兒子補習廣東話。
而女兒在該校讀小二的張女士則表示,深圳的教育成本與香港相差不大,所以未有考慮讓孩子回深圳上學。
北區小學影響微
青衣的荃灣商會學校亦屬教育局的「跨境專網」,其校長周劍豪昨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今年該校獲派220名小一生,最終有約150人入學,整體流失率約三成,較去年的四成低。
他表示,今年放棄入學的跨境生中,校方知悉約有10人是因深圳的新安排而選擇回流深圳升學,因早已掌握情況,故對開學影響不大。
而在備受跨境學生家長歡迎的北區,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表示,今年5班小一新生中約半數是跨境學童,未見有人因深圳新政策影響而放棄學位,只有個別學生因搬遷而轉校,昨日已收到不少「叩門」申請,預料空缺很快填補。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黃永強則表示,昨日統計170名小一新生中,有約3名跨境學童未有上學,或與回流深圳讀書有關。
楊潤雄:不影響小一班數
對跨境生回流深圳讀書的情況,昨日視察開學的楊潤雄指出,自深圳公佈有關政策後,局方已預計部分學校學生人數會減少,認為並不影響實際小一班數及資源分配。他又指,現時各學生已入學報到,本學年不會重新分配學位,但實際影響及長遠開班會否縮減,則要待9月中「數人頭」才知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