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香港人或旅客對香港的印象,多是人來人往的旺角銅鑼灣、摩天大樓群集的中環金鐘。概言之就是現代化、人多樓高,既有聞名遐邇的夜景,也有美食和購物商場。之所以有以上的套板印象,除了來自從小耳濡目染的旅遊照片和廣告宣傳外,也緣於我們目光淺狹,以及自以為熟悉而生出對周遭事物的麻木,以為今天的香港農夫漁民都已轉行、摩登都市已把鄉間地方都退往北方的神州大地去。古人生活不稱心時,可尋山水慰藉,香港人似乎沒這福分了。
郊野遠比城市多
其實,只要我們攤開一卷地圖,或在電子地圖中切換至衛星模式,從鷹的角度俯瞰我城,不難發現香港原來豐沛於綠色,我們每日生活其中的市區,或被重巒疊嶂包圍、或被郊野公園擠到向維港一隅。再看數據,城市郊野的比例更是出人意料,已開發的土地只佔香港面積的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三?都歸屬大自然的蓊蓊鬱鬱。
香港與其他先進城市如新加坡的最大分別,在於香港是一個有山有水的立體城市,海岸線逶迤多姿,半島與山相擁抱。
香港的山最高也不過一千公尺,然「山不在高」,香港的山多因緊鄰海洋而每有自水平線陡然拔起的壯闊氣勢,故其險峻磅礡不遜國內外名山。此外,大大小小別有洞天的島嶼、詭奇多彩的地質公園,執世界牛耳之河川濕地,引人入勝的舊徑古村亦不容小覷。
香港這些自然資源是我們每人都可以隨意享用,不似經濟發展的成果只供少數人收割。所以自然資源應是最令香港人感到驕傲的資產。現今港人跟古代風流墨客,其實都有享受山水之樂的權利,在於你是否願意花半天時間到郊外踏青。
若有意探索這片好像月球背面般神秘的四分之三香港,大可從香港四大名徑「入腳」,或攀登山頭如大帽、鳳凰、八仙等,此外也可探尋古道村徑、濕地離島,觀察郊野村落的人情百態,刻畫農民植茶種稻、栽蔗培蕉的田園生活;或欣賞設魚排、築基圍,挖蠔捕蝦的港灣風情。
當然,享受自然山水的無盡寶藏時,其中浮現的社會現實亦不時引人低迴反思,例如看到瀕危的土沉香因缺乏保育而亂遭砍伐變賣的情況時,就不禁扼腕慨嘆一些人的唯利是圖;看見本土農民生計受壓,而財團時刻覬覦郊區,要開發建屋牟利,也令我看清資本家貪得無厭的本質。
各位讀者倘有閒時,不妨乘虓矰U初秋天高氣爽,帶茪@點好奇心和欣賞的目光,與這四分之三的香港結緣,暫離繁囂都市,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李昂尼 現職中學教師
gglit@hot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