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菠蘿包』已經增強成為一股超強颱風,正從東南方逼近本港,市民請做好防風措施......」你知道嗎,「菠蘿包」原本真的有機會成為颱風的名字呀!
小時候的颱風全是用女生名字,因此稱作「風姐」。這是因為1952年開始,香港採用駐關島美軍制定的熱帶氣旋名單,全是女生名字。香港第一個有記錄的「風姐」,就是1952的「諾娜」(Nona)。
「珊珊」向李麗珊致敬
也有男生名字。在1970年代開始,美國開始談男女平等,所以1979年起,風名就男女各半,香港最出名的「溫黛」,是女生;男生方面1999年的「約克」就比較多人認識。
這些全是外國人名字,那麼用「蝦餃」、「燒賣」可以嗎?天文台也認同,風名應該多一些本地特色,所以在1997年向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提議,改用這一帶國家地區建議的風名,後來真的通過了。
14個國家及地區,每人出10個名輪茈峞A在2000年正式運作,其中「珊珊」是我們向1996年奪得奧運金牌的李麗珊致敬。
「太極」和「木棉」慘遭否決
2005年,我們辦了一個全港市民參與的命名比賽,「太極」和「木棉」高票當選,還贏了很多人喜歡的「菠蘿包」。不過很可惜,當到颱風委員會時,「木棉」被否決了,「太極」又被否決了。
為什麼呢?因為「太極」的英文是Taichi,日本人擔心讓人讀成Ta-ichi,像日本人名字,害怕勾起某些國家對日本侵略的回憶;至於「木棉」,它的英文是Kapok,去到某個國家,不好意思,原來解作性器官,所以被否決了。
後來我們就用兩個後備名字代替,就是「白海豚」(Dolphin)和「獅子山」(Lionrock)。
名字可以五花八門,但有一原則是沒變的,就是如果曾造成太大的人命傷亡,我們都不希望它的名字再用,例如「海燕」、「威馬遜」和「莫蘭蒂」,全都不可以留下。
澳門曾經提議用「葡撻」做颱風名,「『葡撻』襲港」,太搞笑了!
簡介:本欄以天文台的網上氣象節目《氣象冷知識》向讀者簡介有趣的天氣現象。詳請可瀏覽天文台YouTube專頁:https://www.youtube.com/user/hkweather。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