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樣本中招 美樽裝水難倖免
塑膠產品愈趨泛濫,不僅製造大量垃圾,還污染食水。一項對歐美等全球多地的研究顯示,近83%的水喉水樣本遭塑膠纖維微粒污染。這亦意味製作過程中使用食水的其他食物都滲入微粒,例如麵包和奶粉等。這些「微塑膠」可能藏着有毒化學物和病原體,威脅人類健康。
過往已有研究發現,海洋含有大量塑膠微粒,積聚於生物體內,人們進食海產也同時攝入微粒。今次的研究則聚焦食水,由非牟利組織Orb Media委託科學家進行,地區除了歐美大城市之外,還有印尼雅加達、印度新德里、黎巴嫩貝魯特、烏干達和厄瓜多爾。綜合而言,在159個樣本當中,83%含有微粒,當中美國的污染率最高,達到94%,相關樣本是從華盛頓國會大樓、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總部和紐約特朗普大樓採集,每份500毫升食水樣本含有4.8個微粒,部分在美國出售的樽裝水也未能倖免;污染率第二高的是黎巴嫩和印度;英、德、法等歐洲國家的污染率最低,但仍有72%。
愛爾蘭戈爾韋梅奧理工學院學者馬洪今年6月亦進行類似研究,發現水喉水和井水的樣本中含有塑膠微粒。
微粒藏有毒化學物或病原體
她指出,微粒可能吸收水中的有毒化學物或病原體,一些難以探測的納米顆粒可穿透細胞並進入人體器官。Orb Media委託研究的塑膠微粒樣本為2.5微米(百萬分之一米),較納米大2,500倍。
洗衣機一次排放70萬顆膠粒
科學家未確定食水為何混入塑膠微粒,估計其中一個主要源頭,是衣服和地毯脫落的微粒透過空氣傳播,被風吹到偏遠地區,而每年從大氣中散落在巴黎的塑膠微粒總重量達3至10噸。另一罪魁禍首很可能是洗衣機,研究發現,每用一次洗衣機,就會排放70萬顆的塑膠微粒到大自然,雨水會將它們沖至井水等水源,加劇污染,估計全球每年多達100萬噸微粒透過洗衣機排放。Orb Media提出多管齊下減少塑膠微粒,包括將垃圾轉化為燃料、增加回收,以及研究合成纖維的新科技,令微粒不會在空氣和食水裡散播。 ■《衛報》/Orb Media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