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揭秘生物時鐘 美3傑奪醫學獎

2017-10-03

研果蠅基因突變現分子機制 隨晝夜變換運作

世上萬物體內皆有一個「生物時鐘」,這項機制決定了人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理規律,一旦這個節奏被飛行時差等外在因素搞亂,我們便會變得寢食難安。雖然人類很早已經知道生物時鐘的存在,但直至1980年代科學家才首次透過研究果蠅的基因突變,發現控制生物時鐘的分子機制。主導這項重大研究的3位美國科學家,繼201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後,昨日再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人將可瓜分900萬瑞典克朗(約866萬港元)獎金。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昨日宣佈,將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現年72歲的美國緬因大學教授霍爾、73歲的麻省布蘭迪斯大學教授羅斯巴什,以及68歲的洛克菲勒大學副校長邁克爾.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時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評獎委員會說,人們過去知道包括人類的許多生物都有內在的生物鐘,但是對生物鐘的工作原理長期不清楚,這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課題。3人的研究成果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

PER蛋白質夜間積聚白天分解

早於1971年,兩名美國科學家已經在果蠅身上,發現一種相信與生物節律有關的period基因及其突變,但由於技術所限未能複製及進行排序。直到1984年,霍爾和羅斯巴什的團隊以及邁克爾.揚的團隊先後分離出period基因,並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發現這個基因可以生產一種在夜間積聚、白天分解的PER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細胞中的數量變化就引起了細胞生物節律的晝夜變化。

後來他們又發現了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作用的period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逐漸解開生物時鐘運作機制之謎。為了進一步研究細胞運作如何令生物時鐘符合地球24小時自轉周期,邁克爾.揚在1990年代再發現timeless和doubletime兩個基因及相關的TIM及DBT蛋白質。

「站在巨人肩膊」 接喜訊忘呼吸

羅斯巴什形容獲獎令他終於可以「站在巨人肩膊」上,他表示昨日清晨5時收到諾貝爾獎委員會電話時,震驚得一時忘了呼吸,「我床邊的電話每當在這個時候響起來,都是有人死掉。」他表示今次獲獎對於基礎科學研究而言是非常好的事,「我為果蠅感到高興。」 ■法新社/路透社/諾貝爾獎網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