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學者助研重力波 盼增科研投入

2017-10-05
■有份參與LIGO重力波研究的黎冠峰(中),昨日分享LIGO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及研究經歷。圖右為彭浚豪。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有份參與LIGO重力波研究的黎冠峰(中),昨日分享LIGO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及研究經歷。圖右為彭浚豪。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指諾獎殊榮提升科研氛圍 冀學生選科依自己興趣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由專門研究重力波、籌建及設計「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簡稱LIGO)的3名美國物理學家奪得,而在這個近代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中,亦得見香港年輕科研人員的身影。有份參與LIGO的中文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黎冠峰,對能為LIGO團隊出一分力深感欣喜及榮幸,去年起他更帶領港生參與LIGO工作,認為重力波由剛獲發現以至今日獲得諾貝爾獎,是提升香港科研氛圍的重要契機,勉勵有志科學的港生多以自己的興趣出發選科,並期望政府能有長遠眼光,增加對基礎科研的投入。

由科學家韋斯、巴里什及索恩籌建及設計的LIGO,去年2月初公佈,成功於2015年9月探測到在13億年前,兩個黑洞合併時所產生的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印證愛因斯坦100年前廣義相對論中重要預言,為人類進一步揭開宇宙起源之謎奠下重要的里程碑,3人並因此於前日獲授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2009年攻讀博士時已開始參與LIGO的「80後」學者黎冠峰,昨日亦在港分享其研究經歷及感受,他笑言,由於探測到重力波與公佈獲獎一刻事隔亦有一段時間,故興奮的感覺「已經過驉v;但諾貝爾獎是對重力波研究的認可,同時證明這項發現有助未來科學發展,「對科學家來說,用100年時間量度到重力波,是在科學上很大的進步。」

他續指,由於不少天文現象例如中子星、黑洞相關甚至宇宙大爆炸等均與重力波有關,故是次發現可奠下基礎,了解宇宙更多的未知之數。

他強調,很多研究並不能即時知道其用處,但無損其價值,例如愛因斯坦早年亦曾研究激光,及至多年後才開發各種應用,故他相信在20年至50年後,人類或亦會發掘到重力波的用途。

研究團隊申請人數遞增

黎冠峰特別提到,重力波的發現對提升年輕人科學興趣很有幫助,例如其研究團隊申請加入的人數有增加趨勢,而教師亦可多在課堂與學生討論,激發他們對宇宙未知的好奇及科學興趣,為社會營造更佳的科研氛圍。

他續指,學習科學有助訓練思維及技巧,即使不一定投身科研,對學生未來工作有幫助,勉勵港生在選科時多以自己的興趣出發。

「90後」港生參與研究感鼓舞

中大去年起正式成為LIGO合作組成員,團隊由黎冠峰帶領,成員之一、年僅23歲的物理系碩士生彭浚豪亦有參與重力波分析數據的工作。

他昨日分享,在本科時獲黎冠峰就其畢業論文提供意見,開啟了自己對重力波的興趣,而作為一個二十出頭,剛開始從事科研的學生,已有機會接觸如此具影響力的大型項目,機會難得,更見證到研究取得成果,對自己未來的科研路甚為鼓舞。

他認為,參與天文或物理研究並非沒有前途,因不少學生或畢業生都會到海外升學、交流,甚至從事相關研究及工作,而學習物理所應用的分析及邏輯能力,亦對未來工作有幫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