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電商電子支付全球領先

2017-10-09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張美婷) 回顧當年十八大的展望,內地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兩個「翻一番」,即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顯現出內地的民生優惠、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在產業結構方面,茩垓{代化發展,走出「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城鎮化惠及內房內險消費股

經歷約5年的發展,內地無論是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及農業現代化,都有長足的發展。好像內地的電商與電子支付,已經獨步全球,港股中如擁有微信支付的騰訊(0700)成為受惠股,股價5年來升了5.73倍,由52元左右升至目前的352元;高鐵與核能等「高精尖」科技也正走向世界。中國的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53.7%,升至2016年的57.35%,單是每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都在1,400萬人以上,其間不少內房、內險及消費股受惠。

農業現代化未來料重點發展

不過在農業現代化一項,相信仍有改善空間,也預期繼續會成為十九大會議後,其中一項重要的發展方向。據內地官方統計,目前中國的農村人口數量仍有5.9億人,但中國的農業經濟分量,只佔去年經濟總產值的8.6%,而80年代初農業曾佔中國經濟總量約三分之一。此外,農業的增速只有總體GDP增速的一半左右。

有研究指出,中國農業的生產率低、成本高企,加上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都影響到內地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人均收入及經濟總量增長速

整個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十八大至今有荌玟t的發展。例如2013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為6,858美元,到2016年已升至8,865美元,增幅三成,令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由中低收入,晉升至中高收入類別。

同時,中國經濟總量也由2013年的9.2萬億美元,增至2016年約11.2萬億美元,佔全球的經濟總量亦由12.3%,增至15%。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期內也快速增長,由2013年的18,311元人民幣,增至去年底的23,821元人民幣,增幅達30%。在十八大期間,消費成為刺激中國經濟的主要動能,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2013年佔50%,增至去年低約64.6%,進一步接近發達國家約80%的水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