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文言精讀】眼中只有蟬翼 專注定能成功

2017-10-11

當一個人於某領域的技藝已臻化境,我們一般會說他的技藝已契合道。一個人要契合道,必須經歷不同階段,漸漸提升境界。首先要下苦功不斷訓練,日子有功,便有初成。其後,須加緊訓練以鞏固並提升水平。可是,要達到最高的境界,莊子認為必須專注忘我,才能達至出神入化的境界。有關道理,見於《莊子.達生》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莊子喜歡借孔子的口闡明道理。值得孔子稱讚與請教的,肯定是奇人異士,駝背老人之道,在於其身體如樹樁一般不動,手臂像枯枝一般不動。更重要的是,他能全神貫注於動作之中,達至忘我之境,沒被天地萬物分散專注力。孔子其後將此道理闡明,專心致志,高度凝聚精神便是臻化境之不二法門。

譯文

孔子到達楚國,經過樹林,看見一位駝背的老人正用竿子捕蟬,就像在地上拾取那麼容易。孔子說:「先生的技巧真高超啊!是有什麼竅門嗎?」駝背老人說:「我是有方法的。我先用五六個月時間練習,在竿頭疊起兩個小圓球而不讓它們墜下,如此捕蟬失手的情況已很少;在竿頭疊起三個小圓球而不墜下,如此失手的機會便只有十分之一;在竿頭疊起五個小圓球而不墮下,捕蟬就像在地上拾取那麼容易。

此外,我的身體猶如樹樁一般不動;我舉竿的手臂像枯枝一樣不動;雖然天地很大,萬物亦繁多,但我只專注於蟬翼。我不回頭,不側身,絕不因其他事物轉移我對蟬翼的專注,怎會不能成功呢。」

孔子轉身對他的學生說:「專心致志,便是高度凝聚精神,說的便是這位駝背老人吧。」

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6分)

1.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2.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參考答案:

1. 「雖然天地很大,萬物亦繁多,但我只專注於蟬翼。」

2. 「專心致志,便是高度凝聚精神,說的便是這位駝背老人吧!」

■謝旭(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資深中文科與通識科老師、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