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尋夢園】小童群益會

2017-10-17

昂膛山人

香港小童群益會於 1936年成立的。是香港極小數而僅存的慈善團體之一﹗當時香港生活水準和今天是相差很遠的,街上充滿很多失學兒童,甚至有些兒童是需要靠替人擦鞋為生的。這種情況引起了當時的律政署、警務處、天主教會、基督教會和一些華人領 袖的 關 注而成立了香 港小童 群益會。

按當時的社會情況而提供適當的服務工作去協助這些小童得到機會受訓成為社會上有為而成功的分子。其中一位華人領袖是余達之,今天他的孫女仍有參加小童群益會的工作,實在難得。本山人有幸於五零年代末期進入崇基學院求學,至三年級時(1957-58年),崇基開辦社會工作學系,本山人成為首批社工畢業生,隨即進入青年會工作兩年,並於1961年加入屋宇建設委員會工作,1962年時,蒙恩師李希旻教授引進,加入小童群益會管理委員會服務,後來更擔任該會的員工訓練委員會主席。當時香港政府亦因時代的需要而規定全部社會工作機構必須催用曾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訓練的畢業生,務求將服務提升至專業水平。

此外,由於當時(50至60年代),香港極端缺乏小學校舍,在政府的協助下,將很多七層高的徙置大廈的頂樓,撥予小童群益會負責辦理小學程度的「學校」﹗由於人數眾多,小童群益會只好將徙置區頂樓校舍改為上下午班,各設三小時活動,其中一小時半分為三節︰教授中文、英文及數字;另一小時半則為體育及群體活動,包括健身操、康樂棋等。

當時本山人在建設屋宇委員會工作時,亦包括調查申請入住公屋申請人的居住及生活狀況,發現很多小童報稱的學校就是小童群益會﹗因本山人在社工實習課時,也曾到小童群益會實習,深知小童群益會當時的確在極端缺乏小學校舍時,為香港也盡了擔任提供小學教育的服務。

當本山人在彩虹h擔任管理屋宇工作時,發現其中面積較大的七層大廈的地下一層(其它的都是二十層的大),間中留了一些空間,原意是讓住客下來有地方可以乘涼或與鄰居閒話家常,但結果卻給小販霸佔為存放貨物的地方。於是,本山人向高層建議將這些地方改為圖書館,並由小童群益會負責管理。此舉除獲得一些學童歡迎外,因家中人多,在圖書館可以靜心讀書;而更出乎意料之外者,此舉獲得當時屋宇建設委員會屋宇設計總負責人廖本懷的欣賞,並在相當多的新屋h內專門撥出地方讓小童群益會去辦理圖書館及其他小組工作(當時香港市政局仍未開設圖書館服務)。於是小童群益會除了兼辦小學服務之外,又再在公屋兼負辦理圖書館的工作了。除此之外,小童群益會又曾將舊會所的最高層(五樓),改為「麵條工場」達多年之久﹗因當時(60年代)香港收到很多外國捐贈的麵粉,一般人不知如何處理,便廉價將麵粉出售;小童群益會有見及此,便將頂樓改為麵粉工場,將麵粉製成麵條。你拿五斤麵粉來,即可換得五斤麵條,回家馬上煮熟即可食用。

今年十月六號(星期五),是小童群益會舉行八十周年會慶的日子,本山人發現該會在2016-17年的總支出是四億五千五百萬元,大約在1966年,本山人曾參與小童群益會的整年預算時,剛巧達到一百萬元﹗當時覺得一百萬元已是天大的數字,想不到50年後,小童群益會的支出竟然已是50年前的四百五十五倍。只看這個數字,已知道小童群益會在這50年內的工作擴展之巨,實在是香港的奇蹟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