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精神病患納入SEN津貼

2017-10-13
■政府把公營主流中小學的「學習支援津貼」拓展至患有精神病的學生,圖為一般中學生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政府把公營主流中小學的「學習支援津貼」拓展至患有精神病的學生,圖為一般中學生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

約2000學生受惠 校長冀增人手及外購服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社會日益重視學生精神健康,本學年起政府把公營主流中小學的「學習支援津貼」拓展至患有精神病的學生,相當於把過往定義的8類特殊教育需要(SEN)增至9類,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支援有關學生。不過教育界及精神科醫生都坦言,現時教師於一般SEN的培訓已見不足,有精神病患知識的更少之又少,而家長方面也可能擔心標籤問題,未能與學校好好溝通通報病情;認為資助縱然增加,要有效支援精神病患學生仍然挑戰重重。

從2017/18學年起,主流中小學「學習支援津貼」將會在原有8類SEN外,新增涵蓋至精神病患學生,針對性加強照顧相關學生在學習、社交、情緒和行為上的需要。教育局早前預計,新措施涉及3,500萬元經常開支,並有約2,000名學生可以受惠。

對於精神病患學生納入SEN津貼,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表示歡迎,認為學校可增聘人手及外購服務,但他亦指,老師在精神健康範疇上始終不是專業,因此在協助時,更多是擔任聯繫統籌的角色,「最低限度,學校有專責教師跟進時,遇上困難可聯絡家長、尋求心理醫生或專業支援,亦可負責一些記錄性工作等。」

教師缺培訓 憂變成負擔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則提到,新措施可能會對學校及老師構成額外負擔,「不論任何一種教師,他們接受SEN相關培訓其實十分有限,而接觸過精神病患專業知識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教育局有為老師提供相關培訓,始終難以直接幫助學生,成效未必大,擔心這是「以不甚專業的方法,來應對一個本應由專業處理的問題。」

有份負責教育局SEN及精神健康相關教師培訓的精神科醫生、精神健康基金會副主席丁錫全認為,SEN學生需求持續增加,縱使教育局每年開辦課程,但整體而言始終不夠,「現在能夠做到的,可能是每所學校約5%老師接受培訓;但是有不同程度學習困難的學生已約一兩成,加上情緒困擾等各種精神問題,需求只會愈來愈大」,認為有關方面培訓仍有待加強,「最理想是每位班主任都能對SEN,以及青少年常見的情緒病具備一定了解」,如此將有助給學生提供支援。

家長怕標籤 拒透露病情

丁錫全又提到,「始終不同學生的病情各異,如教師能了解精神科醫生向同學處方哪種藥物,以至該藥物的重要性、會產生何種副作用等資訊,必然事半功倍。」遺憾有不少家長擔心標籤問題,抗拒向學校透露子女病情,呼籲家長應摒棄這些誤解,如有需要應主動與學校溝通,促進家校合作。

鄧飛亦指,目前學校識別有精神病患學生,主要靠家長主動申報,「因相關檢查普遍在小學階段已做」,然而部分家長認為沒義務一定要通報,令學校較難了解。

他並提到,有些情況則是由老師察覺,再建議家長帶子女作專業診斷識別,但他強調這必須小心,「就算參加過培訓,我們在這方面始終不是專業,難聽講就是『估估下』,這樣向家長提出亦不好協調,甚至有機會引起反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