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翻讀古文的時候,看到宋代王安石的一篇《遊褒禪山記》,心想這褒禪山在哪裡?怎麼都未曾聽聞過?讀下去才恍然大悟。文章開篇就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塚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根據王安石的說法,原來華山的本名是花山,只是讀音錯誤而變成華山而已。是耶非耶,要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考證才能得知。現代人只知道陝西省有座五嶽山名叫華山,至於花山也好褒禪山也罷,只能在讀古文時看到王安石的這篇文章才會得知。所以,減少中學生學古文的台灣,未來的民眾將不知花山及褒禪山為何物了。
看過武俠小說的讀者都知道有華山論劍,如果華山叫做花山,那花山論劍就好像怪怪的,沒有那種登絕頂而爭雄的氣勢。如果用褒禪山論劍,好像也不妥,褒禪山論佛還可以,打打鬥鬥更不像話了。所以,如果華山不叫華山,武俠世界會選哪一座山來論劍?
褒禪山我去過一次,上山當天雲霧蓋天蔽日,所以看不到壯麗的山容。當時也不知道有慧空禪院存在,未能參觀。不過,如果想參觀也不知道這禪院尚在否?更別說去探訪王安石前往窺秘的華山洞。記憶中,陪同前往的一位在碑林博物館工作的女士,腳穿着高踭鞋,一路前行,直登峰頂,令我嘆為觀止。而我自己呢?在她陪同下走到一處名為臥牛石的地方,就裹足不前了。因為自己屬牛,所以就在石上休息,等待大家登頂歸來。所以,嚴格來說,我不敢說我到過這座天下第一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