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港生IT賽揚威國際 嘆資源少靠自學

2017-10-27
■黃梓駿(左)、黃亦駿(右)於「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比賽中各奪一枚銀牌。 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黃梓駿(左)、黃亦駿(右)於「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比賽中各奪一枚銀牌。 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其中編程教育作為重點之一正處於起步階段。惟中文大學兩位新生黃梓駿及黃亦駿先行一步,今年9月初已代表香港於第二屆「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資訊科技組賽事分別勇奪一枚銀牌,揚威國際。同樣來自培正中學的二人,受惠校內較濃的STEM氛圍開始接觸電腦編程,但坦言香港編程學習資源不足,只能靠自己網上找資料或閱讀內地或外國書籍自學。他們亦慨嘆說,與數學、物理等相比,電腦奧林匹克賽被指「對學業沒幫助」而得不到應有重視,期望香港能加把勁投放更多資源給熱愛編程的年輕人。

黃梓駿及黃亦駿今學年一同入讀中大工程學院,二人在培正時已是舊相識,因師兄和朋友的推薦接觸編程,從此發展成興趣,上月並一同代表港隊到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出戰資訊科技組賽事。

比賽中選手需連續兩天、每天用5小時內解決4個編程問題,其中黃梓駿分享指,自己曾以20分鐘成功解決了一道題,能計算出30萬人從不同地方乘搭飛機同時到莫斯科籌辦比賽的最低成本方案,「這就是我覺得寫程式有趣的地方,因為可以運用電腦的能力,解決現實中會出現、但數字大到靠人腦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

黃亦駿亦認為,編程訓練邏輯思維能力,令人解決問題的思路變得不同。

作為編程尖子但二人整體學業成績不算太突出,黃梓駿DSE有26分,當中資訊及通訊科技得5**,黃亦駿則有22分,最佳1科獲5級。

黃梓駿提到,母校培正是政府「資訊科技增潤計劃」的受惠學校之一,有資源聘請老師及提供額外培訓,「課程多集中在應用方面,例如寫App等,但我們更喜歡『黑底白字』的基礎編程,會依興趣而自學。」

資料多來自網絡內地外國書

黃亦駿則說,因香港相關資源不多,自學資料多來自於網絡,或內地和外國書本。

他們並提到,電腦方面亦有重量級的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但在港卻未獲重視,「因為社會氛圍覺得對學業沒幫助」,希望香港能對編程及電腦教育加強支持和推廣。

二人打算明年二年級起主修計算機科學,亦有繼續投入參加電腦競賽,早前已與另一友人組成小隊,計劃下月參加美國電腦協會(ACM)的國際程式設計賽地區賽事。

盼畢業後到跨國科企就職

不過他們亦指,程式設計方面香港的發展空間有一定局限,不少同系師兄都會前往內地或國外就業,希望自己亦能遵循興趣,畢業後有機會到跨國科技企業如Google、Microsoft等就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