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無冕之王」懷使命

2017-11-04
■採訪十九大的記者們。 作者提供■採訪十九大的記者們。 作者提供

■ 馬承鈞

每年11月8日,是筆者特別感懷的日子。曾經的30年記者生涯,使我對此節滿懷深情。

中國記者節來歷,應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國民黨為鞏固其一黨獨裁統治,對革命者和愛國人士橫加迫害。1933年初,一貫主持正義的鎮江《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帶領「民眾請願團」赴南京呼籲團結抗日,被「國民政府」以「宣傳赤匪、顛覆政府」之名逮捕後殺害。上海《申報》當即報道這一事件,引起全國嘩然。新聞界強烈要求「開放言路、保障人權」,迫於壓力,當局於當年9月1日頒佈《切實保護新聞從業人員》通令。杭州記者公會隨即通電全國,建議將9月1日定為「記者節」,此提議得到廣大同行贊同。翌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等地新聞界紛紛開始舉行「9.1」記者節活動,於是9月1日約定成俗地成為中國記者節。陝甘寧邊區建立後,延安的新聞工作者也在9月1日舉行記者節活動。1943年9月1日,周恩來領導的重慶《新華日報》還發表《記者節談記者作風》社論;陸定一則在同日的延安《解放日報》刊發《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

1949年以後,鑒於當時情勢,內地不過記者節。改革開放後新聞事業突飛猛進,記者節遂被提上議事日程。根據1937年11月8日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這一史實,全國記協提出並經中宣部、民政部等部門核准,1999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簽發《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將11月8日列為「中國記者節」,規定它與護士節、教師節一樣,屬於不放假的工作節日。

每年記者節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長江韜奮獎」了。范長江、鄒韜奮二位是中國新聞界的翹楚。范長江(1909-1970)是四川內江人,20幾歲就當上《世界日報》、《益世報》記者,他文筆精練、富有獨見,1935年隻身冒險赴川、陝、青、甘、寧採訪十個月,寫下《中國的西北角》一書,由此聞名全國。他堪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卓越代表。1937年11月8日,范長江聯合其他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是為今天「中國記協」的前身。1949年後,范長江曾任《人民日報》社長和中國記協領導;1991年,中國記協設立「范長江新聞獎」,表彰傑出的中青年新聞工作者(後與「韜奮新聞獎」合併為「長江韜奮獎」。

鄒韜奮(1895-1944),江西余江人。1922年出任黃炎培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編輯部主任,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以筆鋒犀利、堅持正義著稱。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編。「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滬獻身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11月,與沈鈞儒等七位愛國人士一起被國民黨逮捕,史稱「七君子」事件。後經輿論強烈譴責和宋慶齡、何香凝等人出面營救,翌年「七君子」獲釋。出獄後鄒韜奮輾轉重慶、漢口、香港,繼續從事愛國救亡工作。1944年因腦癌去世。中共中央對鄒韜奮評價甚高,在唁電中云:「韜奮先生二十餘年為救國運動、民主政治、文化事業,奮鬥不息,雖坐監流亡,決不屈強暴、不改主張,直至最後一息,其精神將長在人間,其著作將永垂不朽」。筆者參觀過上海重慶南路205弄的鄒韜奮故居和韜奮紀念館。2009年鄒韜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模之一。

新聞記者是個神聖而充滿艱辛和危險的職業。中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記者是江西人黃遠生(1885-1915)。1912年黃遠生創辦並主編《少年中國周刊》,後任上海《申報》、《時報》、《東方日報》特約記者和北京《亞細亞報》評論員,還為《東方雜誌》、《國民公報》、《論衡》等報刊撰稿。其文風尖銳、觀點鮮明,他筆下文章總是聚焦國內外情勢,引導輿論、獨有卓見,他撰寫的「遠生通訊」專欄,成為早期中國新聞界廣受好評的著名品牌,他也被譽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新文化的先驅者」。1915年,因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而赴美,不幸遭人暗殺,年僅31歲。黃遠生的人品文章對胡適、陳獨秀等人都產生過深遠影響。

說起因新聞而犧牲的「名記」,又不能不提邵飄萍了。邵飄萍(1886-1926)是浙江人,他創辦和主持《京報》、《漢民日報》、《時事新報》,他積極傳播馬列主義、宣傳十月革命,努力研究新聞理論,被譽為「新聞全才」、「鐵肩辣手」。1925年經李大釗、羅章龍介紹,邵飄萍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卅」運動中他發表署名文章救恤難胞,「三.一八」慘案後他揮筆痛斥軍閥暴行,1926年被張作霖殺害於北京天橋。1949年4月毛澤東批文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記者是現實生活的記錄者和守望者。新聞界有句行話:「看見我時我在現場,沒見我時我在路上,深更半夜我在稿件旁。」記者們無時無刻不以抓「活魚」而奔波構思,務必將所見所聞第一時間真實客觀傳遞給廣大受眾。辛苦中感受職責、鼠標上守望道義,「累並快樂荂v。新聞生涯有成功也有遺憾,有歡笑也有淚水,無怨無悔、御風而行是不變的信條,唯如此才對得起「無冕之王」這頂桂冠!無論風雨、汗水,多少困難與艱險,都不在話下,及時、準確、圓滿完成報道任務才能安心。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是恪盡職守、家國情懷,抑惡揚善、傳遞溫暖,不妨借用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的名言:「記者的筆可抵三千毛瑟槍。」

放眼世界,大凡重大事件--從國際會議、元首互訪、軍演現場到經貿大事、天災人禍、反恐現場到影壇盛事、體育比賽、藝術展覽......隨時隨地可見記者們專注的身影。一個詞、一段話、一個標題、一幅圖片、一個版面、一個創意,都凝聚編輯記者血汗辛勞。今天神州國運昌盛、國力雄厚,更成為海內外記者們趨之若鶩的聖地。此次前往北京採訪中共十九大的中外記者達到3,068名,其中港澳台記者和外國記者1,818人,每時每刻可見記者們忙碌的身影。10月25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與記者見面時說:「這次來了很多記者朋友,許多是遠道而來。大家對會議作了大量、充分的報道,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關注。你們辛苦了,我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他還說:「我們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在中國多走走、多看看,繼續關注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的發展變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報道中國。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總書記這番話,是對「無冕之王」的讚賞,更是對新聞記者的期望。中國正迎來史上最接近實現中國夢的時刻,記者們更應躬逢其盛、從容前行。而「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這不正是新聞工作者的天職與良心麼?詩曰--

心繫天下筆墨濃,

無冕之王懷使命。

捕捉新聞精準快,

肩負道義亦從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