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繪畫表述心之所想

2017-11-04

■ 葉 輝

話說波蘭女導演高碧娜在動畫電影《戀上梵高》描述梵高的一生,就讓電影講述其傳奇吧,在或鮮艷、或靜謐的畫中,她有此說法:「梵高嘗言,僅可透過繪畫以表達他的想法,正是此話啟發我拍攝此部電影。」

事實上,動畫電影在今天並不新穎--德國圖賓根大學的電腦視覺研究者研發出一套全新的圖像處理算法,可將世人拍攝的照片變成具有梵高、畢加索(Pablo Picasso)等大師風格的畫作,此套算法利用一系列複雜的神經網絡,將輸入照片解構,提取照片各個零件的信息,再根據指定藝術家繪畫作品風格去重構零件,從而讓照片產生大師的繪畫效果。

此套算法受益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那是近年來的熱門研究領域,「深度學習」常被視作通向真正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因而許多機構對之深感興趣,此一算法已寫進論文,並投稿給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的第一作者里昂.基提斯(Leon Gatys)為圖賓根大學的博士生,指出神經網絡算法技術已可區分一幅畫的內容與風格,並能將風格獨立套用到其他地方,不過,此套算法在套用中亦需平衡內容及風格的比例--若放入太多風格的話,就容易讓內容失去原貌。

說回《戀上梵高》,且說梵高邀請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來南法居住,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兩人大吵一場,梵高聲言很生氣,遂割掉左耳,嚇得高更慌忙收拾行李回巴黎去了;據說左耳被梵高送給一名女子,女子也被嚇跑了,他此時非常鬱悶,回去後對蚚銴l將耳朵包紮好,然後又畫了一張自畫像。

他其後到聖雷米療養,在那段時間,他畫出憂鬱色調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以及《杏花》(Blossoming Almond Tree)等;於1890年,他畫出以《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為代表的一批畫作之後,就舉槍自盡,結束其短暫又絢爛的一生。

在他顛沛流離的一生當中,他的畫作始終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認同:於1890年精神癲狂後期,才有一名比利時畫家出價400法郎,買下一幅《紅色葡萄園》(The Red Vineyard),那是生前賣出的唯一一幅畫。

身兼瘋子與天才,他的內心世界從來沒有人真正傾聽;就在他死去後百多年,他的作品被競相高價收購,被珍藏到地球上最壯麗的博物館,每天被全世界慕名而來的人們仰望觀賞,他的故事也變成人們總也讀不懂的傳說。

他真的是自殺嗎?他為什麼如此執茤騕e向日葵?他的畫作都是那麼燦爛熾烈,但生活卻對他如此不公平,那麼,他是一個憂鬱的人嗎?在他生前的最後一封信有此說法:「只有繪畫始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戀上梵高》的女導演高碧娜說道:「那麼,我希望能如他所願--他的內心,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就由他的畫來講述吧。」當中的苦悶,絢麗,寧靜,掙扎,俱在他的畫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