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眾志」由其前身「學民思潮」開始,一直被質疑財務混亂,「混賬」多多。「學民」去年解散時,一直未有交代向市民籌得的經費的去向。直到今年3月,「學民」才在其fb專頁公佈2016/2017年的財務狀況,但僅以一幅簡單的報表交代。
「學民」當時稱,在解散時「僅」餘145萬元。不過,時任召集人黃之鋒曾在公佈的兩周前稱餘下金額為170萬元,兩者相差25萬元,而有關的資金去向成謎。
同時,在「學民」公佈的145萬元中,他們撥出了75萬元成立所謂「學民思潮法律援助基金」,結果有四分三用在有份審批基金的6名受託人之一的黃之鋒的一宗官司上,涉「自己批錢畀自己」,而有關費用使用的細節全部欠奉。
另一方面,「香港眾志」在成立後搞眾籌,卻要求捐款者支票抬頭寫其名字,以個人戶口收集捐款,引起不少批評。其後,「眾志」不斷以籌集營運資金、參加立法會選舉等為名搞眾籌,具體賬目同樣沒有公開交代。
在為參加立法會選舉籌錢時,他們指稱主席羅冠聰和時為副主席的黎汶洛分別於港島及九龍東出選,籌得140萬元,最終黎卻以資金不夠為由不參加選舉,不少人要求「眾志」回水或將多出的款項捐予慈善機構,但「眾志」一直充耳不聞。事實上,「眾志」經常稱有會計師為他們核數,但他們到底籌得多少錢以及經費去向,一是簡單介紹,一是根本毫無交代,不少人都質疑此舉是讓「有心人」更容易「上下其手」。■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