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政府研「紅加西減」紓塞車

2017-11-14

公帑補貼助西隧降價 紅隧加價誘車輛「另謀出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特區政府委託顧問完成對6條過海及陸上隧道交通流量合理分佈研究的初步評估,認為西隧有剩餘容車量,可考慮與西隧專營公司商討,運用公帑作補貼,令隧道費下調,改善過海隧道流量。至於6條隧道全面豁免收費或統一收費等均不可行,但建議適度上調紅隧和獅隧收費,包括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3類使用隧道較多車輛。

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出,現時3條過海隧道中,紅隧和東隧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的交通需求已顯著超越各自設計容車量分別達77%及38%,導致出現很長車龍,同時間西隧的交通需求只佔其設計容車量約90%。至於陸上隧道,獅隧和大老山隧道在同時段的交通需求,亦顯著超越設計容車量。

文件表示,有需要進行研究,以通盤方式審視上述3條過海隧道和3條陸上隧道(包括尖山及沙田嶺隧道)的交通流量分佈,以期透過制定不同隧道費加減方案,從而影響駕駛者的選擇,達至6條隧道的交通流量合理分佈之目的。而有關顧問已作出初步評估。

文件指出,社會各界曾提出多項調整收費方案,包括調低東隧收費,與紅隧收費看齊;調低大老山隧道收費,與獅隧和尖山及沙田嶺隧道收費看齊;調高紅隧收費並同時調低西隧收費至現時東隧收費水平,或調高紅隧收費並同時調低西隧和東隧收費,令3隧收費劃一;以及調低所有6條隧道收費。

惟顧問認為,所有方案均無助改善在繁忙時間使用率過高隧道,即紅隧、東隧、獅隧和大老山隧道的交通情況;且若採用這些方案,預計2021年時過隧道的整體時間比現時更長,社會成本甚高,不符公眾利益。

對於有建議全面豁免隧道費或推行強制電子收費等移除收費亭措施,顧問認為隧道出現嚴重擠塞是源於交通需求顯著超過隧道管道的設計容車量,這些建議不會增加容量,亦無分流作用,對紓緩擠塞沒有幫助。

商討過程不排除觸礁

文件又指,現時西隧專營公司可按商業考慮隨時調整隧道費,故政府應與該公司討論運用公帑提供合適補貼,令西隧隧道費下調,從而善用西隧的容車量。惟有關補貼安排及金額必須獲得該公司同意。在現階段,政府不排除未能與該公司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為有效分流紅隧和獅隧的交通量而不會引發額外的交通需求,文件指出,必須適度上調紅隧和獅隧的隧道費,並同時減低其替代隧道的收費。調整重點在於私家車、的士和電單車的隧道費,但就不宜上調固定路線公共交通車輛的隧道費。

文件又指可探討不同時段不同收費,而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實行較為可取。長遠亦可探討隧道費調整機制,以客觀參數如隧道交通流量增減或車輛通過隧道的平均時間,作為調整收費依據。政府下一步會諮詢立法會及持份者意見。

西隧回應稱,政府至目前為止仍未向該公司提出任何建議,但在商業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會持開放態度。

陳帆:待深入分析再決定

運房局局長陳帆昨晚出席一個青年論壇後強調,對所有方案持開放態度,他們只是將初步看到的情況作中期分析,當了解巿民和議員的意見後,再作深入及詳細分析才會有決定。

被問及有否信心與西隧就補貼方案達成共識令西隧不加價,他表示,希望透過商討達至共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