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的一種古老傳統藝術,剪紙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剪紙藝術中,陝西剪紙佔有重要一席。周秦漢唐等13個朝代在陝西建都,為這裡留下了豐厚的民俗文化遺產,剪紙便是其中之一,已有千年的傳承歷史。陝西剪紙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從陝南到陝北,尤其是在陝北黃土高原和關中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令人讚不絕口。
甘肅剪紙亦是北方剪紙的重要一脈,歷史悠久,全國已發現的最早的剪紙實物就出土於敦煌。在手法技巧上延續、傳承着北方剪紙的風格,其最鮮明的創新在於普遍大膽借鑒中國畫和傳統書法的表現手法,注重寫意與寫實的融通變化,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成分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利用甘肅特有文化,創作出很多絲路題材的剪紙。
目前,甘肅剪紙中的慶陽剪紙、會寧剪紙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國家級及省級傳承人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