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咪錶擬加價逾倍 句鐘或收20蚊

2017-12-22
■咪錶收費已維持20多年不變。 運輸署網頁圖片■咪錶收費已維持20多年不變。 運輸署網頁圖片

減少長時間佔用泊位 料視乎地區需求定價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為減輕香港道路交通擠塞情況,加上有關收費已維持20多年不變,運輸署建議調高停車收費錶即「咪錶」的最高收費,因應個別地區的交通狀況及泊車需求,由現時每15分鐘收費2元,增加最少一倍至4元或5元,即每小時最高收費為16元或20元,之後再研究需否進一步增加。政府又計劃耗資3億元購置逾1.2萬部新一代咪錶,後年起分批投入服務。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將於下月討論新一代停車收費錶系統。運輸署昨日向委員提交文件指出,交通諮詢委員會早前向政府提交研究報告,提出12項短、中及長期紓緩交通擠塞措施。其中一項是建議增加咪錶收費,因此舉可減少駕駛者在路上兜圈或雙行泊車等候路旁泊車位,亦可減少駕駛者在泊車位長時間泊車。

收費廿多年無調整

文件指出,自1994年起,咪錶最高收費已定於每15分鐘2元,考慮到收費已多年未有調整,運輸署建議將最高收費調高,因應個別地區的交通狀況及泊車需求,在首階段將泊車收費增至每15分鐘4元或5元,即每小時最高收費,由現時的8元增至16元或20元。

文件表明,在下一階段,運輸署會研究設立客觀調整收費機制,根據新咪錶在一段時間內記錄的停車位使用數據,調整不同地區或路段停車位的實際收費水平,促進車位的流轉或使用,以符合路旁停車位是為應付短期泊車需求的政策原意。

政府並會研究是否需要進一步增加最高收費,以配合收費調整機制的運作。

目前全港共有約9,800個只接納八達通繳費的收費錶,管轄約1.8萬個路旁停車位。文件指出,該些咪錶於2003年至2004年度起投入服務,可用年期將屆滿,有需要更換。運輸署與機電工程署於前年已就新咪錶進行試驗計劃,結果顯示新咪錶的主要功能表現穩定,而且運作暢順。

購新咪錶料需3.04億

運輸署預計會購置1.23萬部可支援多種付費方式和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繳付泊車費、並配備感應器偵測停車位是否已有車輛使用的新一代咪錶,以全面更換現有咪錶,並在更多合適地點設置。

機電署估計,購置新咪錶費用為3.04億元,稍後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交諮會挺增收費

同時,政府需就新一代咪錶的建議營運安排及新功能,及調整咪錶泊車位最高收費的建議,修改有關法例,以提供法律基礎。政府計劃於2018至2019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以期於2019至2020年度開始,以新咪錶逐步取代現有咪錶。

交諮會昨日舉行會議聽取政府簡介安裝新咪錶計劃事宜。主席郭琳廣在會後表示,委員歡迎新咪錶的各項功能,亦支持政府建議增加咪錶泊車位的最高收費。

陳恒鑌憂停車場或加價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雖然增加金額看似不多,但擔心引起連鎖反應,其他停車場可能趁機調整收費,再次拉開收費差距,「其實問題主因是泊車位不足,政府應處理好規劃及增加車位,用價錢去控制泊車問題注定失敗。」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