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三寸竹片奏小調 能解回女百般愁

2017-12-29
■馬蘭花在吹奏口弦。■馬蘭花在吹奏口弦。

寧夏「馬氏口弦」姊弟共傳承

口弦是中國傳統樂器中體格最小的樂器之一,是寧夏回族民間自製的微型彈撥樂器。口弦分兩種:竹製的長三寸,扯線發音;鐵製的長一寸半,撥u發音。彈奏時,將口弦放在兩唇之間,利用口中的氣流使顫音發生變化,產生共鳴,音量的大小由嘴唇的開合決定,憑借有節奏的動作,就能演奏出悅耳動聽的民間小調。口弦沒有旋律卻注重節奏,可以模仿蜂鳴、鳥語、水流等聲音。■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尚勇 寧夏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了寧夏靈武市郝家橋鎮崔渠口村,村民們介紹說,在這裡,娓娓纏綿的口弦聲時常會在田間地頭嚶嚶響起,這項藝術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馬蘭花和她的「馬氏口弦」就出自這個村。

弟學製作為發揚

馬蘭花和她的弟弟馬義珍,一個彈口弦,一個做口弦,姊弟兩人已是「馬氏口弦」第三代傳承人。第一代傳承人馬德海年輕時師從藝人,學會了彈奏口弦的技藝。第二代傳承人是馬蘭花的父親馬金貴,他60年如一日堅持製作口弦,不僅改進了口弦的製作技藝,更使口弦彈奏技藝逐漸完善,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馬金貴製作的口弦,在寧夏吳忠、靈武等地非常有名,人們紛紛慕名前來購買。當時,製作口弦是馬家一家人重要的謀生手段。現如今,製作口弦不僅僅是為了養家餬口,更是民間技藝的傳承和發揚,馬金貴又將口弦的製作技藝傳給了兒子馬義珍。

「馬氏口弦」是竹口弦,精選的竹子切成長5寸左右的若干根,放到油鍋裡炸一下,然後拿出來用刀精心去削。這樣做出的口弦,[亮光滑,結實耐用,不易破裂;從效果上看,音量適中,清脆柔和。民謠對口弦有繪聲繪形的描述:「三寸竹片片,兩頭扯線線;一端銜口中,消愁解麻纏(解除心中的煩惱)。」成年婦女喜歡彈竹口弦,姑娘們一般喜歡鐵口弦。

馬金貴去世後,作為大女兒的馬蘭花繼承了他的彈奏技藝。馬蘭花6歲學會彈奏口弦。由於父親馬金貴主要是賣口弦,父親賣的同時,馬蘭花就在旁邊彈奏口弦,招攬生意,漸漸地自己摸索出許多口弦彈法。

姊習彈奏廣傳唱

馬蘭花的口弦之所以彈奏得好,除了幫父親賣口弦使彈奏技藝日漸提高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源於她對口弦的那份執茠獐鷊R。小時候放羊、放驢時,馬蘭花總會隨身帶茪f弦,一個人在野外無人聊天,就拿出口弦彈奏。她的彈奏沒有章法,更沒有樂譜,就是隨心所欲。高興了,口弦就跳躍高昂地彈;憂鬱了,就低沉嗚咽地彈,間或模仿各種鳥蟲叫聲。經過多年摸索,馬蘭花能用口弦模仿駝鈴發出的聲響,獨樹一幟。家人將她彈奏得最為熟練的3段樂曲,分別命名為《駝鈴》、《廊簷滴水》和《回鄉情》,這3段樂曲已成為回族口弦的經典曲目被學習和傳唱。

如今,以馬蘭花為主的馬氏口弦彈奏隊伍,已多次將技藝展現在國家級舞台上,受到專家和愛好者青睞。

今年79歲的她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不經意的愛好,竟成了國家級的『寶貝』。」如今,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馬蘭花十分感慨:「老祖宗的東西,並沒有被我們忘記。」而這,也成為每一個非遺傳承人的心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