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中醫藥於市民醫療保健方面擔當重要角色,確認藥材真偽及品質尤為重要,不過,傳統鑑定方法要面對過程繁複及費時等問題。理工大學用約8年時間研發「直接電離質譜方法(DI-MS)」,在一小片藥材樣本加上溶劑,再施加高壓電,即可於10分鐘內取得藥材的「指紋」質譜圖,能分辨包括稀有的靈芝和天麻等中藥的真偽,甚至還能區分野生或人工培植以及產地來源等,而成本更只需要傳統方法約十分之一。
電離驗成分 辨假貨次貨
「直接電離質譜方法」由理大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研發,當一小片藥材樣本加上溶劑並施加高壓電下,即可誘發其產生噴霧電離,在10分鐘之內得到該藥材的「指紋」質譜圖,利用儀器檢測是否有活性成分,以辨真偽。
同時,檢測人員亦可將DI-MS結合數據分析工具,區分該樣本屬天然或人工培植,以至產地等。以有抗抑鬱功效的天麻為例,野生和人工培植價格可相差超過10倍,而市面亦常有以外觀相似但欠缺功效的羊角天麻和芭蕉芋假冒正品天麻。
花費十分一 輕鬆「查家宅」
領導此次研發的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姚鍾平解釋說,對正品天麻來說,可以DI-MS快速得出其質譜圖作分析,能直接檢測到多種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相反假冒天麻則不會檢測到對應的質譜峰,藉以分辨真偽;而野生天麻中3種活性成分的總信號強度,也會比人工培植的天麻高數倍,結合相關的成分數據分析,更可進一步檢測出天麻的產地與品質。
他續指,傳統檢測技術需經多個步驟如研磨、提取等,需花數小時才能完成分析,加上人工及化學溶劑等,花費較多,預計採用新技術成本只需要原有約十分之一。
他透露,新技術亦可分析有毒中藥成分,同樣只需要就樣本加入溶劑及高壓電以噴霧電離,10分鐘內可得出結果。
有關檢測技術於2010年開始研究,2012年曾將應用於五味子及何首烏等藥材,今次則搜集大量靈芝及天麻樣本,期望能更有系統地應用於名貴藥材上。
不過,姚鍾平強調此技術未必適用於所有中藥材,因檢驗時的噴霧電離會一次過將所有成分噴出,不同藥材的成分或會出現競爭情況,以致未能分析較少的成分。
團隊至今已檢驗逾十種藥材,希望未來能測試更多品種及設立數據庫,以便分析。姚鍾平說,希望新方法可與傳統互相補足,正考慮與政府化驗所商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