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已大致完成,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透露,粵港澳三方政府已達成共識,大橋三地口岸將實施24小時通關,並實施「三地三檢」模式,三地口岸位於各自屬地內,由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目前,粵港澳三地正加緊完善口岸通關條件,並將報請中央確定大橋開通時間,有定案後將盡快公佈。
陳帆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出,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即香港口岸及香港接線,其中口岸的填海工程已完成,口岸旅檢大樓的結構於去年全部完成,車輛通關廣場內的全部輔助建築物亦已平頂。
餘下正進行工程主要包括室內裝修、屋宇設備、機電工程及路面鋪裝等,而通關設施亦已陸續安裝。
道路設施等本周完成
他續說,繼香港接線高架橋、隧道及地面道路於去年5月全線貫通後,路面鋪裝及道路設施將於本周內全線完成,餘下正進行工程主要包括交通管理及監察系統的最後安裝及測試,和其他配套設施的收尾工作。
在大橋開通日期方面,陳帆表示,粵港澳三地現時正加緊完善口岸通關條件,並將報請中央確定大橋開通的時間,有定案後將盡快公佈。
至於通關安排,陳帆指出,根據三地於2010年簽訂的《三地政府協議》,大橋主橋及各部分原則上均應保持24小時開放通行,三地政府已達成共識,同意大橋三地口岸自開放通行之日起,實施24小時通關。現時各方正按此共識安排相關配套工作。
他續指,根據《三地政府協議》,大橋口岸將實施「三地三檢」模式,三地的口岸均位於各自屬地內,並由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即香港口岸開通時,不會以「一地兩檢」或「一地三檢」模式運作。
被問及大橋通車初期的車流量及客流量估算,陳帆指,大橋即將開通,再為此作預測沒有太大實質意義,但預期大橋可發揮促進珠三角西部以至大灣區內人員、資金、技術等流動的重要作用。
密切留意用量 保持最高效用
他續說,特區政府會密切留意大橋用量,並聯同粵澳政府以及大橋管理局研究適當措施,令大橋的功用可獲最大發揮。
至於中長期大橋車流量估算,陳帆指,三地聘請的顧問預測,於2030年及2037年,每日分別會有約2.9萬架次及約4.2萬架次行經大橋,每日客流量分別有12.6萬人次及17.5萬人次不等。不過,這些中長期預測距今有10年至20年,並會受地區的實際發展、新規劃等種種外在因素影響而產生變化。
他並提到,三地政府同意安排不同跨境交通工具,包括口岸穿梭巴士、跨境巴士、跨境出租車等,便利有不同交通需要的旅客,並已簡化申辦跨境車輛牌證的要求,增加貨運業和旅客使用大橋的意慾。此外,粵港政府剛在去年底公佈大橋香港跨境私家車配額數目,由3,000個增至1萬個,以回應巿民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