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川劇《江姐》首演 三梅花獎得主同台獻藝

2018-01-27
■大型舞台劇川劇《江姐》宣傳畫面(重慶市川劇院供圖)■大型舞台劇川劇《江姐》宣傳畫面(重慶市川劇院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韓毅 重慶報道)大型舞台劇川劇《江姐》12日晚在重慶首演。該劇由中國劇協副主席、三度梅花獎得主沈鐵梅擔綱主演,國家一級演員、第二十屆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孫勇波,國家一級演員、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胡瑜斌在劇中分別飾演甫志高和沈養齋。川劇唱腔,宛轉悠揚,三位梅花獎得主同台獻藝,精彩演出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川劇《江姐》是根據閻肅先生所編劇的歌劇《江姐》的劇本,以川劇藝術形式,重新排演的。沈鐵梅及其團隊勇於藝術創新,劇中人物唱腔、劇情、舞美、燈光,全方面進行了川劇的藝術革新。江姐、甫志高、沈養齋、雙槍老太婆等人物形象,個個塑造得生動感人。

身披藍色斗篷的「江姐」站在「朝天門碼頭」,一聲清脆的嗓音,親切感撲面而來。尤其是在獄中和姐妹一起繡紅旗,沈鐵梅用鏗鏘的唱腔表達了一位共產黨員大無畏的精神;面對反動派的鐵拳和拷打,「江姐」用眼神傳達了一個共產黨員對反動派的蔑視和不屈不撓。

《江姐》由重慶市川劇院打造,該劇取材於小說《紅巖》。上世紀60年代,川劇《江姐》曾風靡一時。幾十年來,《江姐》這一題材在全國持續發揮着影響力,各個劇種、不同藝術形式都有作品呈現,均取得了較好的關注度。沈鐵梅稱,「江姐是典型的重慶女子英雄人物,非常有個性,堅韌又倔強。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角色。」

重慶市川劇院副院長彭欣綦透露,因江姐故事本就發生在重慶的特殊性,新版川劇《江姐》在繼承老一輩創作思維和藝術手段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審美的要求,既擁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也含有創新元素,力求使表演、音樂、服裝和舞美都展示出全新面貌。「《江姐》是一個正能量題材,可幫助觀眾溫故歷史。我們希望通過戲劇方式,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為人們帶去信仰的精神食糧。」

據悉,現代川劇《江姐》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論述,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集結國內優秀的主創團隊傾力打造的。12日首演後,13日、14日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龍鳳呈祥」大劇院連續上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