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北極政策白皮書 加強與北冰洋沿岸國合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這是中國首次就北極政策發表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加強與北極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積極推動共建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積極促進北極數字互聯互通和逐步構建國際性基礎設施網絡等。白皮書稱,北冰洋未來可能成為新漁場,中國願加強與北冰洋沿岸國合作研究、養護和開發漁業資源;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了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全面介紹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全文約9千字。白皮書指出,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北極治理需要各利益攸關方的參與和貢獻。中國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致力維護北極和平穩定
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旨在向各方全面介紹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基本立場和政策主張,傳遞中國致力於與各方共同維護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意願。中方希望白皮書對內有利於指導中國的北極活動與北極的合作,提高中國公眾對北極問題的認知;對外有利於與其他北極利益攸關方建立良性的互動,共創北極更加美好的未來。
談及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主要政策主張,白皮書指出,中國參與北極事務堅持科研先導,強調保護環境、主張合理利用、倡導依法治理和國際合作,並致力於維護和平、安全、穩定的北極秩序。儘管北極資源豐富,但生態環境脆弱。白皮書指出,中國倡導保護和合理利用北極,鼓勵企業利用自身的資金、技術和國內市場優勢,通過國際合作開發利用北極資源。
全球變暖使北極航道有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運輸幹線。白皮書說,中國主張有關國家應依據國際法妥善解決北極航道有關爭議。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中國鼓勵企業參與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依法開展商業試航,穩步推進北極航道的商業化利用和常態化運行。
對於「冰上絲綢之路」建設,孔鉉佑表示,中國同俄羅斯在「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框架下,也在積極的探討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合作,並且將北極航道開發利用,包括打造「冰上絲綢之路」作為對接的重要方向,加以推動。他說,中國將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俄羅斯以及其他有關有意願的國家共同建設「冰上絲綢之路」。
對於參與油氣和礦產等非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白皮書指出,中國支持企業通過各種合作形式,在保護北極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參與北極油氣和礦產資源開發。
學者:東北航線有商業價值
據澎湃新聞報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海洋和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張耀認為,「國內外對白皮書期待很久,我們對北極的政策宣示相對其他國家來講已經落後。隨着中國越來越多參與北極事務,和相關國家的合作越來越深化,現在是中國公佈白皮書的時候了。」
張耀分析,中國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歐美國家,連接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和歐美主要港口的捷徑是穿過北冰洋,既不是從太平洋繞到印度洋、大西洋進入歐洲,也不是穿過太平洋、巴拿馬運河進入北美東部,而是穿過北冰洋直接進入西歐和北美東岸港口。「北極海冰的夏季覆蓋率越來越小,東北航線進行商業航行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謹慎估計20年至30年左右,東北航線會有商業價值。」張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