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脫貧縣產業興 勞動力回歸

2018-02-21

按照習俗,農曆大年初三是客家「送窮」的日子。這天一大早,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壩上村脫貧戶吳雲月就將家裡裡裡外外打掃了個遍,並把連日積攢的垃圾倒進了村頭的垃圾桶裡。「過去送『窮』年年送,年年窮,現在終於徹底把『窮』送走啦!」吳雲月笑着說道。

去年2月底,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的第三方機構評估,吳雲月所在的井岡山市成為中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遊

對井岡山貧困群眾來說,這是他們脫貧後迎來的首個春節。在脫貧攻堅中,井岡山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遊等產業。「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就有很多遊客到村裡來。」在神山村一家農家樂門口,昔日的貧困戶左秀發一邊招待客人打糍粑,一邊樂呵呵地說。去年,通過打糍粑、開農家樂和入股村裡的合作社,他家的收入超過了5萬元(人民幣,下同)。

日漸興旺的產業,不僅讓遊客來了,許多在外打工的人也回來了。

今年春節,井岡山大隴鎮案山村村民張春花再也不用擔心搶不到去深圳的火車票了。看着村裡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在外漂泊的她去年辭掉了深圳一家鞋廠的工作,回到村裡成為一家民宿的前台服務員,每月工資2,000多元。

談起村裡發生的變化,張春花開心得合不攏嘴。她說,過去因為在外打工,不得不把一歲多的女兒交給老人照顧,每天只能通過視頻緩解思念。如今,在家門口上班,她一回家就能陪着女兒玩。

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說,在脫貧攻堅中,當地發展環境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大大增強,很多原本在外打拚的人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和發展前景,紛紛選擇返鄉創業就業。這個春節,有許多在外打工的人回來後就不準備再出去了。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