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政壇人物】葉玉如:善用科研經驗 獻力灣區建設

2018-03-02
■葉玉如冀推動兩地科研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葉玉如冀推動兩地科研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談起科學家,不少人想像的畫面都是他們在研究尖端技術、攻克學術難題的處境,但正如科學突破會造福人類,科學家亦有服務家國的心。新當選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在科大工作逾二十載,一直都致力推動兩地科研合作,眼見中央政府有意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她更希望可以踏上人大代表的平台,憑自己的專業知識、科研協作上的經驗,貢獻大灣區的建設,幫助優化兩地科研合作的政策,並組織學術聯盟,以促進大灣區城市在有競爭力的領域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要論兩地科研協作,葉玉如絕對是最有話語權的科學家之一。她領導茪壑l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計劃)的撥款等,單從這兩項科研成就,已知道他不論在香港還是國家層面,都是頂尖的科學家。不過,除了科學上的推進,她亦希望可在政策層面,包括人才和資金流動等,去優化兩地的科研協作,隨茩輕銂翵茪j灣區的發展機遇,她更希望可在此作出貢獻。

灣區市場大 利成果轉化

大灣區有意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但如何發展、向哪些方向發展,則仍是問題重點。葉玉如表示,現時正在聚集大家的意見,希望可在大灣區組織學術聯盟,推動大家在有競爭力的領域合作。至於是哪些領域,她就認為應從現有的合作範疇茪漶A例如香港16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領域,「這些都是已和內地有夥伴的,在國際層面上亦有競爭力。」

合作的前提是互補,葉玉如細數香港的優點,指出大灣區裡有5所在國際排名首100的大學,都在香港,而香港有國際化的特色、有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也有優秀的研究實力。

不過,香港的市場細,難以將科研成果轉化,若能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將可產生協同效應,「區域的城市合作,有助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可以一起推動創科產業。」

持區域意識 抓緊「黃金期」

有人擔心科研合作,最終把所有可發展的機會都往內地推。葉玉如就以科大最出名的「大疆創新」為例,當時這個科大生的項目,一開始由科大給予啟動資金,也曾在科學園一段時間,其後去到深圳,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成為全球知名的航拍機企業。

她認為,做創科要有開放和合作的心態,「不一定所有東西都要留在香港,大灣區不同城市有其優點,互相合作發揮,才能做出結果。大家都是大灣區的,有這樣的心態,才可以將創科產業做成功。」

大疆雖然到了內地發展,但該企業亦有回饋科大,例如現時正與科大籌備新學科,以幫助訓練學生。

創新創科是強大的經濟推動力,現時已是不爭事實,葉玉如對此亦表示認同,並指出現時是香港參與在大灣區發展其中的黃金時間,「香港的科學園現在也越來越多公司加入,我們已漸漸將整個生態系統建立好了,做創科是成熟的時候,所以希望香港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遇。」

宜開放心態 迎不同機遇

對部分香港年輕人對內地或有抗拒的心態,葉玉如認為應多給予機會讓他們了解,而自己過往擔任香港年輕人的科學比賽評委時,也覺得香港年輕人很有活力,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令人印象深刻。她呼籲年輕人應抱持開放心態去迎接不同機遇,「我也會鼓勵學生客觀去看周遭的事物,多元化點去探索,不論是香港、內地或國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