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本報專訪】關永盛:本地公司3優勢 撐瓻地位

2018-03-05
關永盛指本地公司市值仍龐大,有穩定的盈利表現及派息。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關永盛指本地公司市值仍龐大,有穩定的盈利表現及派息。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國指改革納紅籌民企 15股共通權重48%重疊

琤肏數公司早前公佈了國指改革的詳情,包括將國指成分股由40隻增至50隻,並允許將紅籌股及民企納入指數,有關改動的首階段今天(3月5日)正式生效。新加入國指的股份,包括「股王」騰訊(0700)及中移動(0941)兩大重磅股,另外還有中海油(0883)、潤置(1109)、中信股份(0267)、琣w(1044)等藍籌,令日後瓻及國指在權重上有48%的重疊。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認為,兩者共通的股份只有15隻,故分工仍清晰,瓻不會被國指取代,繼續是香港市場的指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關永盛透露,自去年公佈國指改革後,已被不少市場人士追問,日後瓻及國指的走勢會否愈來愈接近,但他說,「道指及標普500的走勢都很相似,但有人會將兩者當作同樣的指數嗎?」

本地公司實力強市值高

今次國指改革後,瓻仍有35隻成分股並非國指成分股,兩指數的權重有52%不同。由於內地經濟與本港息息相關,故兩個指數的確有一定的關連度。但從投資角度來看,成分股的組成仍有很大差別,令指數的定位有所不同,瓻仍代表整個香港市場,國指則代表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表現,兩者將繼續雙線發展。

有不少投資者認為,近年中資股已成為港股的主力,但關永盛反駁指他們忽視了本地公司的實力。本地無論金融股、地產股及公用股的市值仍龐大,有穩定的盈利及派息,與中資股不同。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買入中資金融股的同時,亦有買入匯控(0005)、港交所(0388)等本地實力公司便可見一斑。

優化國指增強其代表性

今次的國指改革,瓻公司在考慮多個方案後,最後決定對現有的國指作大改革。關永盛笑言,「1994年便推出的國指,某程度上已成功地完成了其歷史任務。」他坦言,在十年前已留意到國指的代表性正在下降,當時曾經考慮過眾多方案,包括推出「琤秅什瞗]香港上市)100指數」,該指數由市值最大的100家香港上市內地公司所組成,成分股包括H股、紅籌股及民企。

「結果當然是市場乏人問津,就算跟人提起,也很少人知道有這個指數。」結果該公司便決定只有透過優化國企指數,才能達到增強指數代表性的目的,亦可令指數繼續成為中資股的重要指標。

「這是由於國指本身已具一定代表性,也有很多產品與指數掛u,所以最後只能選擇改變指數的編算辦法。」他續指今次的改革後難以預測對國指指數走勢的影響,但瓻公司在挑選時已作出一些特別的篩選。

黃偉雄:研擴大民企數量

瓻公司董事兼研究分析主管黃偉雄補充說,國企股由於是中國政府作為大股東,故一般予人穩陣的感覺,若加入紅籌,甚至民企股,部分投資者可能擔心為國指帶來很大的波動性。故該公司訂定,新加入國指的紅籌及民企股,首先其波幅不能太高,股份的年化波動率不能高於國指的3倍。此外,入選公司要上市一段較長時間、公司的盈利及派息紀錄,也要有一定水準。

今次改革加入國指的紅籌及民企數量,一共只有10隻,當一年後整個改革完成後,民企及紅籌將佔國指比重約三成,金融股佔比則由70%降至50%。至於未來會否再增加民企的數量,黃偉雄透露這正在研究中,不排除下一步會擴大民企的數量。

對於國指改革後,會否吸引更多產品與國指掛u,他表示不能預測,但由於A股目前未全面開放,國指成為全球投資者投資內地股份的指標,故期望產品的規模能繼續擴闊。另外,瓻公司早前也發表了一個「H40參考指數」,他承認,該指數其實與未改革前的國指編算方法相同,主要因有小部分人,對由純國企所組成的指數仍有興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