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內地債市回暖 投資者復青睞

2018-03-05
■近期地產債審批速度在明顯加快,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上交所已經批准了19家開發商21隻債券合計超過762億元公司債的銷售計劃。 資料圖片■近期地產債審批速度在明顯加快,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上交所已經批准了19家開發商21隻債券合計超過762億元公司債的銷售計劃。 資料圖片

市場監管趨完善 人民幣債有望納國際核心債券指數

凜冬籠罩一年有餘的內地債市,在2018年開年之際開始活躍,如房企境內發債融資暗中鬆綁、新型債券落地、境外機構踴躍購買人民幣債等。對此,業內人士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儘管內地債市利率繼續上行空間有限,但隨着人民幣升值吸引外資流入,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加上市場期待債券通「南向通」年內將開通,債券市場可迎來回歸基本面的格局,對今年債市走勢前景樂觀。■香港文匯報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

今年債市開局出現「乍暖」現象,1月22日10年期國債期貨盤中大漲0.35%,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逾4個基點(BP);1月24日債券市場指數再次小幅上漲,國債期貨走勢小幅收高。但對於這些回暖跡象,業內指並不足以視為「正式開春」,且認為強監管作用至今影響債市。

強監管仍壓抑債市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底至今年初,對債市的監管政策密集出台,對配資需求造成打擊,造成了長端利率上升,尤其是去年經濟超預期增長,也給債市添加了壓力。

信達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胡佳妮用一組數據表明當前債市的壓力情況,她向記者透露,自去年四季度至今,二級市場上國開債收益率上調89個基點,企業債方面利率則上升70基點;一級市場非金融企業債近5個月推遲和發行失敗的債券規模達300億元至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總體而言債市目前仍處於較弱水平,市場信心亦不強。

熊債中現活躍暗湧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就在債券依然沒擺脫熊市狀態時,近期的一二級市場中卻有不少較為活躍的現象,無論是政府、企業或投資者,都在高利率的市場中有所動作。

最明顯的就是房企發債的破冰,消息稱,目前地產債審批速度在明顯加快,從上交所披露數據顯示,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上交所已經批准了19家開發商21隻債券合計超過762億元公司債的銷售計劃。

此外,創新債券也在近期相繼問世,如龍湖50億元住宅租賃債獲批成為全國首單住宅租賃債;內地第一例「一帶一路」建設公司債券正式發行,這些均意味着債市中又有新產品正式落地。同一時間,還有不少機構甚至國際機構開始尋求投資內地債市的機會。

對此現象,業內稱發債活躍還是和融資需求有關,儘管利率高企,但內地發債仍不失為最直接的融資渠道之一,而機構的試圖進場,則反映出預判利率下行的可能性。

學者料今年走勢樂觀

雖然不否認當前債券市場依然熬冬,但綜合去槓桿進程來看,不排除今年債市回穩的可能性。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周浩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當前國債接近4%、金融債接近5%的利率水平都可謂處在歷史高點附近,因此年內再度走高的可能性不大,且隨着去槓桿進入中期階段,他對內地債市在整個2018年的長期走勢不會太悲觀,特別是今年下半年去槓桿如可以除去泡沫時,後期債市不排除利率走低,價格上漲的可能。

程實持相同觀點,他指出本輪債市調整自2016年3季度開始已維持了超過一年時間,市場對宏觀因素和強監管的預期部分已反映,因此,這些因素對債市的邊際影響在2018年或會有所減弱。總體上國債收益率再往上升的空間有限,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或在3.6%至4.1%的區間波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