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融資受壓】中企紛擴海外發債規模

2018-03-05

就在近日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表示「未來三年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被業內認為是去槓桿還有三年之期,因此推測到2020年的一段時間內,內地融資依然困難重重。

房企爭匯率窗口期

在此背景下,不少中資企業擴大了海外發債規模,尤其是以房地產行業首當其衝。據債券評級機構穆迪研報顯示,內地納入評級的52家房企中,有超過七成債券在2018年到期,總額392億美元(約2,477億元人民幣)。出於償還壓力和融資成本,今年以來,富力、碧桂園、世茂以及旭輝等4家房企在香港發債超過200億港元(約162億元人民幣),還有泰禾、金科等在1月裡在境外各自發行了數億的美元債。

有地產業內人士稱,當前行業內爭相海外發債,除了內地融資壓力,亦是在爭奪匯率窗口期。目前人民幣穩定後表現出升值,因此大量發行美元債在方便融資的同時還可因為匯兌產生收益,從而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騰訊發債50億美元

因此除了房企外,其他企業目前亦在大規模的海外發債,1月互聯網巨頭騰訊發債50億美元,10年期和20年期美元債券收益率分別為3.6%和3.93%,5年期固定利率美元債券收益率為2.99%。

另據彭博統計顯示,去年中資美元債發行數量達2,157隻,融資額總計3,139億美元,相較往年有爆發式增長。業內稱,如內地債市利率高企疊加人民幣升值因素,料今年境外發債的規模還有望達到一個新高水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