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388)正就「同股不同權」股份在港上市的細節諮詢市場,市場同時關注這些不同股權公司日後在港掛牌後,能否晉身本港主要指數。恒指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透露,恒指公司同樣有相關的諮詢,了解市場對應否讓不同股權公司晉身恒指及國指的看法。他預期,最快3個月後有結果,但相關證券能否供「北水」買賣,則有待兩地監管機構商討。
美主要指數拒納「不同權」
早前有大型指數公司表明,不會將同股不同權的股份納入旗下主要指數。關永盛表示,這並非技術的問題,因單純的技術問題絕對可以解決,「無論是相同股權公司,抑或不同股權公司,在編算上都只是一堆數字,重點其實是投資者對不同股權公司的取態。」
目前有很多基金的投資準則,是不容許投資於不同股權的公司股份,好像美國一些主流指數中,也沒有包括不同股權公司,即使美國市場是同股不同權上市的先驅。
關永盛在不同股權公司這項上,舉出了領展(0823)這個例子,要知道房產信託基金(REITs)當年推出時,是不能夠晉身恒指的。後來恒指公司就REITs應否加入恒指,與市場展開了一段長時間的討論,「因為REITs在不同的指數公司,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一些指數容許加入REITs,有一些則不容許,我們要逐個原因去審視,了解箇中原因,找出本港市場的特點,並獲得市場的共識,才可以成事。」
積極研究未設時間表
他續指,「如果有基金跟我們反映,若恒指加入了REITs就不能再採用恒指,我們也要了解市場的憂慮,以及整體的影響範圍。」他重申,該公司正就此作研究,目前沒有時間表,他特別指出指數的變化,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好像國指的改革,該公司從十年前已展開有關討論,到今天才正式開始改變的第一步,尤其是在投資不同股權公司上,涉及基金的投資政策。故他承認,如果只為不同股權公司或第二上市的外國公司另設新指數,是最容易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恒指公司現正檢討釐定「港股通」投資範圍的恒生綜指選股準則,包括考慮應否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外國公司、合訂證券等,關永盛指上述三類公司並非綑綁諮詢,不一定會採用同一納入時間表,最快今年5月將公佈諮詢結果。
或影響「北水」投資部署
目前港股通買股範圍涵蓋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所有成分股、市值逾50億元的小型股指數成分股。恒生綜指是否納入「同股不同權」或外國公司,或會影響「北水」的買貨部署。
但關永盛強調,據現行的互聯互通範圍,目前尚未包括外國公司、合訂證券等,即使領展已經「染藍」,領展同樣仍未在被納入「港股通」投資範圍內,所以「北水」投資範圍,最終仍要兩地監管機構的決定。
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共有24隻交易所買賣產品(ETP)指數基金追蹤恒指,管理規模達230.7億美元(約1,800億港元),另有23家ETP追蹤國指,規模約85.5億美元(近670億元)。至於追蹤恒生綜指僅得4隻ETP,規模合共不足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