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國家實驗室飲「頭啖湯」 葉玉如盼漸擴受惠範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內地近年投入科研的經費與日俱增,惟礙於兩地科研體制所限,本港科研界一直難以受惠,困局至今或見曙光。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接受專訪時表示,國家近月已推動試行計劃,本港「16+6」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將陸續有項目可望獲內地資金「過境」資助,相信將進一步有助本港科研發展。
本港對科研投資比重偏低情況「非一日之寒」,遠遠落後於鄰近的新加坡、台灣、深圳及韓國等地,而內地科研項目經費日益龐大,如何實現經費「過境」安排成香港科研發展一項重要課題。
內地研究經費比港多
葉玉如解釋指,「內地研究經費一定比我們多,因此我在學校會做很多工作,了解哪些項目能讓教授順利申請研究經費。」
葉玉如指,縱然科大可透過位於深圳及南沙的研究院平台申請內地研究經費,但假如能讓教授於香港進行科研,而直接申請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經費進行項目研究,自然更加理想。
情況最近漸有改善,「在幾個月前已有一些項目研究經費『過境』來港,最先開始的是兩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
葉玉如指目前在港共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以及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將來陸續有望獲國家科技部直接撥款。
「在經費『過境』前,我們要先向(國家)科技部遞交計劃書說明經費用途,經批閱後作出撥款。」她目前亦正撰寫重點實驗室計劃書予國家科技部,為其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申請研究經費。
「歷史性」突破 利精簡協調
葉以「歷史性」形容是次突破,被問到是否存在申請經費上限等細節,她指出有關計劃目前仍處於試行階段(pilot run),「始終香港的研究經費,在處理方法以至流程上也跟內地做法有差異,諸如請人、買儀器等用錢流程,需要大家互相明白。」而這筆經費正是一次嘗試,更多了解彼此不同,以便作出精簡協調。
葉玉如期望研究經費「過境」做法能起先導作用,未來逐漸擴大範圍,讓夥伴實驗室及香港分中心以外本港項目都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