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數據平台推智城 智能燈柱今先行

2018-03-22
■3D打印的鈦金屬和塑膠,可根據病人缺損的部位提供個性化配件。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3D打印的鈦金屬和塑膠,可根據病人缺損的部位提供個性化配件。香港文匯報記者柴婧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香港科學園昨日舉辦首個開放日,介紹其數據工作室擴展計劃、護康儀器創新中心及多項相關發展,其中園區內今年初裝設了8支多用途智能燈柱,收集實時數據及進行分析。

參與設計燈柱的科技公司代表指,智能燈柱會以傳感器實時監測天氣、緊急情況及交通流量,並藉加密系統升級保密所收取的數據,希望通過試點運作,能為特區政府於人流密集區設智能燈柱提供參考,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

大數據負責「諗」 燈柱負責「睇」

昨日科學園開放日主題為「創出香港 MakeITHongKong 3-2-1 Go!」,展示園區及夥伴公司最新進展。管理科學園的香港科技園公司,其首席科技總監戴紹龍介紹數據工作室擴展計劃,包括夥拍5間科技公司Hitachi Vantara、NVIDIA人工智能技術中心、西門子、中華電力,及英飛凌科技推出「數據分析平台(Data Analytics Platform)」,主要集中於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4個智慧城市應用範疇,提供數據予分析人員、數據工程師、軟件開發商採用從物聯網感應器等收集的數據,作大數據分析及數據視覺化等應用。

戴紹龍說,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自去年2月正式啟用以來,目前已設有129個數據庫集,涵蓋健康、金融、環境、教育及交通等不同領域,發佈數據的夥伴,也由成立初的10個增至42個,在平台上開發數據應用程式的軟件開發商亦增至539個。

測天氣諸流量 提供Wi-Fi服務

此外,今年初科學園內也新裝設8支智能燈柱,功能包括監測天氣、緊急求救、提供Wi-Fi服務等。設計燈柱的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應用中心經理李浩駿介紹指,燈柱亦會使用雷達傳感器,實時監測交通流量和汽車速度,傳感器亦不會如閉路電視般暴露個人樣貌等信息,並可透過TPM(可信平台模塊)數據加密系統,升級保密收取的信息,適合公共設施使用,同時可經雲端控制調節光暗,而有關試點方案亦可為特區政府智能燈柱計劃提供參考。

至於護康儀器創新中心則於上月初最新成立,推動醫療保健和生物醫藥行業發展,達至健康老齡化的目標(見另稿)。

科技園公司昨日並舉辦了年度「創業培育計劃」畢業典禮,72家公司畢業為歷屆之最,相關公司共獲45項本地及國際獎項,提交或註冊39項專利,已獲天使投資、創投基金逾1億港元。

獲邀主持典禮的創科局局長楊偉雄致辭指,特區政府一直竭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全力支援初創企業,深信透過多項支持措施,善用香港固有優勢,能夠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創新科技的行列。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