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CDR規模不大 難撼港股地位

2018-03-26

業界料同股不同權公司最快6月掛牌迎擊

內地研究短期內推出中國預託證券(CDR),顯示內地與香港的交易所在爭取「獨角獸」企業上市的競爭白熱化,港交所(0388)更因此而在近日被市場力沽,大行如高盛等即下調港交所目標價並將其剔出「確信買入」名單。有消息指,CDR的細則最快於4月底出台,而阿里巴巴及京東等巨擘,最快可於6月發行CDR,意味與港交所最快今夏迎來首隻「同股不同權」公司掛牌的時間一致,令今夏兩地爭奪「獨角獸」的大戰,可能比俄羅斯世界盃更激烈。■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面對中國證監會為吸引「獨角獸」上市大開綠燈,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內地企業以CDR形式回歸A股屬無可厚非,認為香港非與內地競爭,美國才是本港的競爭對象,而CDR也可暫時處理科技公司回流中國的問題。內地傳媒指,中證監正在加快制訂CDR細則,發行CDR回歸A股將有8家試點企業,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京東,至於有傳同步發行H股和CDR的小米,則因應香港上市流程,或稍有延後,上市時間表較阿里發行CDR的時間遲。

預託證券成交低 日漸式微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表示,CDR的發行法規目前仍未知,也不知道能否作融資、發行量有多少,故是否對港交所構成競爭是言之尚早。他又指,本港在國際市場仍有吸引力,如果港交所在4月底完成諮詢及接受申請,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5月遞表作第二上市,順利的話,仍可在6月掛牌,趕及與CDR的出台時間表。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更直言,CDR對港交所構成的威脅應不大,主要因為CDR的發行量其實有限,觀乎美國上市的ADR正日漸式微,可預期CDR帶來的效果未必太大。他舉例指,港股ADR的發行量,只有正股約5%,所以ADR的成交甚低,近年對港股的參考性也降低了,可謂日漸式微。

買賣成本高 基金興趣不大

至於CDR方面,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已一直盛傳中移動(0941)等大型國企,會以CDR形式回歸A股,但結果只聞樓梯響。譚紹興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很多基金不能持有預託證券(DR)作投資組合,是DR近年式微的主因之一。由於預託證券的發行機制,是需要先找到一家金融機構託管股票,再透過該金融機構發出的DR讓投資者間接持股。若有關機構一旦出事,其所發行的預託證券便會失效,基金是不會冒這個風險的。

由於預託證券託管在金融機構中,有關機構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也使得DR相較正股有一定溢價。他又指,一間金融機構的資本水平有限,託管規模便會受限制,例如騰訊(0700)有約4萬億元的市值,若發行10%作CDR之用,有關機構需託管約4千億元股票,這將對有關機構的資本水平帶來極大壓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