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特稿】中大生盼能接棒 不辜負前輩努力

2018-03-28
■羅嘉洛與加州理工學院的導師合照。 受訪者供圖■羅嘉洛與加州理工學院的導師合照。 受訪者供圖

科學發展需要一代一代科研人員傳承。中大物理系四年級生羅嘉洛去年暑假曾到加州理工學院的LIGO實驗室參與研究,他形容,重力波探測過去曾受盡冷言冷語,被認定為不可能,而現今步向成功是「物理及工程學的奇跡」。他又深感自己「出生合時」,當下學術界重力波檢測社群日漸成熟,正需要更多人投入,作為科研後輩,會積極豐富體驗裝備好自己,期望他日亦能做好接棒工作,不負LIGO成員及其他前人的努力。

逾百年前愛因斯坦預言重力波的存在,四十多年前LIGO幾位始創人提出探測重力波的方法,至2016年突破性地首度公佈探測成果,自始激發科學界更多新方向。羅嘉洛分享說,他在LIGO實驗室時,便參與了探索重力波「回音」的項目,希望驗證重力波的出現,會否涉及黑洞以外其他超越主流理論的奇異天文現象。

他表示,是次經歷令自己眼界大開,縱使已在大學主修幾年物理,但很多相關知識都只是略有聽聞,為準備此行他閱讀了很多前沿理論的文章,又持續10星期每天「朝九凌晨一」埋首在數據分析中,親身「落手做」所學非常多。

羅嘉洛憶述,在二年級時申請參與LIGO研究,當時學術界仍有很多懷疑聲音,認為重力波探測難以有成果,慶幸自己「出生合時」,甫開始不久便傳來成功探測的好消息,「其實幾位創辦人上世紀70年代提出LIGO時,更被視為『黐線』,受盡別人冷言冷語,但他們有遠見、毅力,堅信自己提出的方向,才能達到現有的成果。」

他又表示,隨荓斐結果有突破,會帶動更多重力波研究,包括分析其他來源等,相關人才需求會增加,整個學術社群會更成熟,他期望自己亦能躋身其中,成為能夠接棒的科研後輩,計劃畢業後先到海外攻讀博士繼續相關研究,豐富自身體驗。

科研非「無出路」 就業有「錢途」

對於香港的科研氛圍,羅嘉洛笑言自己「有好多意見」。他強調,部分家長及社會人士認為「科研無出路」,其實並不正確,除了近年生物及資訊科技等新興領域帶動人才需求外,看似較抽象的物理,當中亦有材料科學、凝聚體物理學等範疇,商業化機會很多,就業「錢途」亦不錯,「即使是太空物理,與『搵錢』距離確是較遠,在香港較難找到相關工作;不過做研究所鍛煉的數據分析及解難能力,若要轉型投資銀行亦能應付,只是有點可惜罷了。」

羅嘉洛表示,近年香港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似乎變得熱門,但背後卻是不少父母在子女沒興趣下強迫其參加,只為了追求「升學競爭力」,情況並不理想,更不能令孩子有所得荂C

他認為,科學教育最重要是培育思維,幫助新一代於日常生活解決問題,面對謬誤時亦能以科學知識明辨是非,判斷是否合理,「當然如果對科研有興趣,願選作終身職業,亦是一件好事。」■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