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作品《江村》。主辦方提供
中國書畫流派眾多,各領風騷,「海上畫派」可算其一。「海上畫派」又稱「海派」,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1843年)至二十世紀初期(1927年)。早前,「擷英集萃 大美於斯」──2018香港新春書畫展中有十位來自內地的「海派」畫家的作品「聚首一堂」,老中青三代的畫家,以畫寫我心,各顯情懷。■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本次展覽特邀以海上畫派為主的共十位內地藝術家,從海派代表人物到80後當代海派青年畫家,展示了海上畫派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展覽呈現了四十九幅書畫作品,作品的選擇形式、佈局、色彩、風格、境界各異,蘊含了深厚的藝術底蘊,其中更包括了海派畫壇翹楚吳湖帆的學生、著名現代海上書畫名家朱梅h的墨寶,以及已故國畫大師謝稚柳的夫人、海上丹青大家陳佩秋的作品。
談到「海派」的起源,便要追溯至十九世紀中葉。話說上海開埠之後,工商業的發展活躍了這裡的藝術市場,吸引了江浙一帶眾多畫家,其中居主流地位的被稱為「海派」。「海派」善於把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將明清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金石藝術中剛健雄強的審美特色、強烈鮮豔的色彩融會貫通,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