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劇團」打響名堂後,獲百代唱片公司邀請到又一村他們公司的錄音室灌錄唱片,在一九七零年推出《夢會牡丹亭》、《王魁與桂英之情探》、《木蘭辭》三張唱片。到了一九七七年,文志唱片公司替「龍翔劇團」先後出版《春風得意》、《范蠡與西施》、《白蛇傳》、《拾玉鐲》、《張巡殺妾》、《斬韓信》、《歷盡滄桑一婦人》、《庵堂認母》及長篇粵曲《碧血丹心》,上述唱片均在香港電台錄音室錄音,再交給文志唱片公開製成唱片和卡式帶發售。
「龍翔劇團」除了在市政局屬下的場地演出外,也接受機關和團體的邀請。從一九六八年成立至一九七零年五月,就曾到政府獎券委員會、消防事務處人日遊藝大會、水務局家屬聯歡會、港島西區贊育服務處敬老大會、東華三院九龍碧街第三小學、新田鄉事委員會、石鼓洲戒毒所、喜靈洲麻瘋病院、青山精神病院、旺角警署、黃大仙警署及各區民政署演出。一九七七年曾赴澳門,在清平戲院演出六場。此外,無綫電視也攝錄了「龍翔劇團」的演出,在「曲藝大全」節目播出。
「龍翔劇團」成立於香港粵劇面臨沒落厄運的時期,保留了老一輩的粵劇觀眾外,進而吸收年輕一代的戲迷,對維持此種傳統地方藝術,獻上積極作用。雖然它的表演水準,或者及不上職業劇團,但就普及的角度來看,其影響相當深遠;同時,「龍翔劇團」巡迴各區演出的模式,康文署沿用至今,令一些業餘或半業餘的粵劇團體有更多的公開演出機會。
「龍翔劇團」的演出,因要適應舟車往還,大部分演出場地不設座位等條件限制,往往須在兩小時完成;所以它的戲軌有一個特色,就是把過去冗長的橋段,去蕪存菁,配合了時代的需要,使觀眾於經濟的時間中,欣賞到劇中精彩的情節。
由於職藝員的退休和離職,踏入八十年代,「龍翔劇團」的大部分成員已非港台僱員。其間為增強實力,曾經邀請職業粵劇演員加盟。不過,由於粵劇團體湧現,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龍翔劇團」的演出次數日少,至一九九零年,乃宣佈解散,結束長達二十二年的舞台歲月。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