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近期,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電子產品大做手腳,借此來打壓「中國製造2025」,尤其是針對中國的中興通訊和華為兩大企業展開調查並封殺進出口產品。令人不安的是,對這兩個中國企業公司調查和制裁的不僅是商務部,還有美國的國防部,甚至要求美軍基地的全部中興通訊和華為的電子產品下架,因為「國家安全」第一。但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完全是建立在自己不自信的角度之上。如果硬要說中興通訊和華為的電子產品存在「後門」導致信息洩漏,那只可能是來自於美國高通和英特爾公司配套的帶有「後門」的智能芯片有問題,如此一來就算洩漏的資料還是回到了美國?這一點只有美國自己最清楚,中興通訊和華為只是「替罪羊」而已。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漸進選擇替代美國的半導體產品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至於美國指責中國「竊取」美國技術知識產權,這完全是站不住腳的,畢竟中國也需要維護國家安全。
美國竊取外國核心機密
我本人之前從事多年的技術研發工作,接觸到的技術產品絕大多數是美國產品,無論是硬件服務器,還是操作系統、應用軟件、數據庫、中間件等等,幾乎清一色都是美國產品,就連最核心的數據庫維護都是甲骨文的人親自來做,其他人不能碰,更不能了解技術內核,一切都是「黑箱」。但在當時,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國產的軟硬件產品不爭氣,甚至某些國企領導壓根不會考慮國產替代產品,系統穩定是第一位的,不出事的話,主管領導就能心安理得、得過且過。但斯諾登的叛逃改變了這一切,也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深刻認識到了「美國產品不可信」,必須要自強了。
美國商務部如今公開指責中國所謂「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國要求外國企業在中國政府採購時必須提供硬件和軟件的技術細節,包括公開源代碼,軟硬件定期升級也要求備案審核。這都是因為斯諾登的「曝光」,讓中國已經深刻認識到了「國家安全第一」。據斯諾登公開的情報顯示,美政府直接從包括微軟、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蘋果在內的這9個公司服務器收集信息。同時,美國政府利用思科等八家公司產品監控中國網絡用戶和電話記錄,也就是俗稱的「八大金剛」,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由於他們佔據着中國國內龐大的市場份額,也就控制着中國大部分網絡要道,其技術產品的不受控氾濫對中國國家安全帶來的隱患是巨大的。尤其是斯諾登指出,美國利用商業技術高端優勢,謀求在全方位信息領域「竊取」包括中國在內國家的核心機密。
逐步替代美國軟硬件產品
近期新聞經常提到的高通是通訊行業的「大哥大」,移動微處理器等產品獨步江湖;英特爾則是大名鼎鼎,在計算機微處理器行業樹立了絕對老大的地位;蘋果則涉及到個人電腦、服務器和移動通訊,估計不少國人用的就是蘋果手機;甲骨文很陌生但很牛,做數據庫,這家公司掌控着客戶全部的基礎和應用信息資料。 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等公司,則牢牢控制着服務端,只要用這個系統、這套軟件,客戶的所有信息就是透明的,對服務提供商背後的美國政府和美國軍方透明。前段時間,facebook和朱克伯格深陷洩密醜聞,再次印證了客戶信息安全隱患竟如此巨大。如此一來,美國產品的信譽何在,客戶資料的安全性從何保障!
那究竟該如何防範呢?一是繼續封堵住斯諾登曝光的那些信息渠道,關閉原有渠道的大門。二是有計劃逐步替代原有的軟硬件產品,畢竟那時的國產軟硬件系統不成熟,只能長期依賴美國公司,這就要求國產產品盡快成熟起來,要有替代的能力,尤其盡快推廣國產數據庫、操作系統和微處理器等核心技術。三是按照WTO規定允許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但依舊要技術透明,讓終端客戶放心使用美國產品。這不是什麼侵犯國家和企業的知識產權,完全是出於國家安全和核心企業安全利益的需要。
中國歡迎有實力、有信譽、有擔當的美國企業參與競爭,中國市場大門也不會對美國企業徹底關閉,中國不是美國一般「小肚雞腸」和「心胸狹隘」。至於保護民族工業,任何國家都在做,就算「門戶開放」也不妨礙保護自身利益,特朗普不就是如此而為?既然美國啥都可以優先,中國產品也可以優先考慮。一方面是因為「市場需要競爭,美國產品不能壟斷」,二是因為「美國產品不可信,斯諾登最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