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科技界望港府響應提高經費

2018-05-17
■榮獲科技創業獎的科大研究生區竣銘(左)和黎子健。■榮獲科技創業獎的科大研究生區竣銘(左)和黎子健。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就香港創科發展、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作出重要指示,並讓相關部門迅速落實新的政策規定。香港多名科學家對此深感歡迎及興奮,認為除可回應香港經費不足問題,更可進一步發揮香港與內地所長,做到優勢互補。他們希望特區政府可配合新政策,提高本地研究經費,提供更多研究基金並培育人才,才能有效提高香港科研競爭力。

呂維加:配合中央挺港新政

與內地學者合作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教授呂維加表示,兩地合作的優勢甚多,尤其在生物科技及醫學的領域上,需要的研究專才較多,但香港本地研究人手較少,內地可以提供充足人才。

同時,由於香港缺乏資源,醫學專科不及內地多樣化,故部分學科及實驗,如在醫學研究常用到的「大動物實驗」等發展並不順利,需要藉協作解決。

在科研成果應用方面,呂維加認為,香港社會及市場較小,內地正好可提供較多臨床實踐的機會,加上內地科研以中文為主,香港就可以作為橋樑,將兩地優勢結合,共同將研究項目接軌國際。

呂維加又提到,香港的大學研究經費總額近20年未有明顯變化,如研資局優配研究金(GRF)平均每項目只有約80萬元,申請成功率約兩至三成,對比之下深圳每項目可獲150萬元至300萬元經費,成功率亦達五成,香港目前的投入未能有效鼓勵科研發展。

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重要指示認同香港的科研成績,並讓在港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相關機構直接獲得國家科技資助,呂維加深表歡迎,並相信定能幫助香港科研發展,及進一步推動兩地合作。

他希望特區政府可配合新政策,提高本地研究經費,同時鼓勵香港設立更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黃錦輝:吸引青年投身科研

與內地大學及企業夥伴合作獲得2017年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中大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黃錦輝表示,香港有較國際化教育資源及良好國際網絡,惟較少年輕人投身科研,而內地研究人才、經費及相關資源較多,兩地各有優勢可作互補。

他以自己正進行的網上文本分析項目為例,指內地多間知名企業,如騰訊及百度均擁有強大的語料庫,為項目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自然科學研究項目亦面對類似的情況,香港氣候變化較為局限,欠缺環境數據,而內地幅員廣闊氣候變化較大,亦為研究提供了更多資訊,故兩地合作有助科研發展。

黃錦輝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公佈好消息,讓科技部經費可以「過河」直接資助在港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科研單位,對香港及內地都是大好的開始,能逐步填補香港的經費缺口,同時可加速融合,促進港澳及內地開展更多合作項目。

不過,香港需要把握機遇做好科創系統,特區政府也應提供更多研究基金及培育人才等。

李學臣:利增強本港競爭力

裘槎科研獎得主、港大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表示,內地近年積極推動科研,提供了豐富研究基金,社會也培育了很多跨學科專業人才,致令研究水平逐年提升;香港多所大學水平超卓,聚集很多出色人才,兩地可謂是「強強合作」。

但他坦言,香港近年的科研「經費少得可憐」,資源投入追不上環境變化,例如其團隊9年前申請優配研究金可獲得100多萬元,至今一個項目卻只得40萬元至50萬元,難以維持團隊的開支,所以近年不少人都尋求爭取內地科研資源。

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指示,李學臣認為,這說明了香港科研已經納入國家的體系,肯定是好的開始,但提醒香港不應有依賴國家撥款的想法,本地研究的經費也有需要大幅增加,才可提高科研競爭力,及培育高端人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嘉瑤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