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創科新時代】兩地水乳交融 科研水到渠成

2018-05-17
■沈祖堯建議,特區政府應給予香港年輕人更多資源,將科研產業化,使之變成行業或出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沈祖堯建議,特區政府應給予香港年輕人更多資源,將科研產業化,使之變成行業或出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沈祖堯盼增協作共獻力 「沒有香港與內地之分」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親自回信予24位在港中科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並作出重要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家相關部門亦宣佈本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以直接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解決以往「資金不能過河」的問題。有份聯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祖堯表示,樂見習近平很快就作出回覆,在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收到第一批資金,新政策是「突破性的開始」,亦為香港科研界打下「強心針」,可大大促進香港的科研發展,希望國家未來可以按項目比例提供資金,令研究人員有充足的資源發揮所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沈祖堯本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中文大學前校長兼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是世界知名的腸胃科權威。他率領的研究團隊證實了幽門螺旋菌與胃潰瘍的關係,更最先證明只需為期一周的抗生素療程,即可消除胃內的幽門螺旋菌感染,大幅減低潰瘍復發的機會,令病人毋須長期服用抗潰瘍藥物。他還與研究團隊率先以內視鏡治療潰瘍出血,減少手術的需要,影響深遠。

沈祖堯多次獲得國家級的科學獎項,包括憑「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沈祖堯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很高興習近平主席很快回覆了24名在港中科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意見書,並作出重要指示。

有關部門公佈的新政策,包括直接資助16個在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個國家工程技術分中心,他所屬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亦是受惠實驗室之一,並已於上年底獲得99萬元的研究資金。

嘆本地缺經費難突破

沈祖堯指出,香港的科研成績一直不錯,尤其在生物科技及醫學領域上,但因為制度問題,香港並不能分享內地的研究經費,同時研資局撥出的研究經費往往只有20多萬元至30多萬元,對於大型項目是「遠遠不足夠」,故研究團隊一直缺乏研究資金及大型機器,如超級電腦等。

他並留意到香港企業側重投資地產、金融,較少企業願意投資於研究及開發,導致香港的研究團隊往往把專利賣給外地的企業,或將研究成果停留於理論上。

沈祖堯解釋,以往內地及香港的合作項目,需要分開申請研究經費,香港的研究人員向研資局申請撥款,內地的研究人員則向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惟香港的研究經費非常有限,內地的研究經費又不能「過境」,「(香港)同樣是做相同的工作量,但資金就少很多」,長遠阻礙香港的科研發展。

兩地經驗助優勢互補

他以生物醫學為例,指香港的研究項目較為國際化,在臨床設計有上亦有豐富的經驗,對實驗室的要求及規模都較高,增加研究的可行性,故研究成果亦可以影響國家對疾病的了解,可與國際接軌,但內地的病人較多,病種亦相對較多,可進行較多元化的臨床實驗,若能深入協作,效果會很理想。

讚新政策如「強心針」

沈祖堯強調,「在科研上,沒有香港與內地之分。」他希望香港與內地科研機構有同等的待遇,共同分享科研成果,合力為國家科研作出貢獻。

他認為,中央是次容許經費過境,是「突破性的開始」,意味國家初步開放研究經費至香港,同時亦打開一扇門,讓香港的研究人員可以多了渠道申請經費,為香港科研界打下「強心針」,透過政策加強兩地研究單位的合作,如大學及中科院等,並期望國家可以按項目的性質及比例提供經費,而香港亦應積極將研究產業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