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神州傳承】瑤胞舌尖香 恭城打油茶

2018-06-05
■ 恭城油茶非遺傳承人鍾明達,正在演示打油茶的全部過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曉峰  攝■ 恭城油茶非遺傳承人鍾明達,正在演示打油茶的全部過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曉峰 攝

千年傳承「爽神湯」 強身養生功效佳

61歲的廣西恭城油茶代表性傳承人、恭城油茶協會副會長鍾明達一邊哼唱荂u油茶情歌」,一邊打茠o茶:油茶鍋燒熱後,先抓一把米放鍋中,炒成焦米,再加入自己調配的油脂(80%的植物油,20%的豬油和雞油),隨後放入冷水浸泡過的茶葉,再加入黃薑、大蒜等,用特製油茶槌不斷捶、碾,動作並不複雜,卻很要功夫,需要火候和力度的精確配合,待捶出的漿汁略見黏鍋,便加入開水繼續邊煮邊碾,煮沸的時候,一股特殊的香味瀰漫開來,稍稍一聞,胃口大開。最後用油茶隔把油茶分別濾入碗中,加入b花、米花、花生米和麻蛋果等,再視個人口味加鹽或糖,就成了一碗香濃的恭城油茶。 ■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曉峰 廣西恭城報道

飲完一鍋油茶,再向鍋內加入清水熬煮,如此重複四輪口味漸淡,印證了當地「一杯苦、二杯呷(澀)、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說。

生津又提神 乾隆帝親賜名

鍾明達說,恭城油茶是恭城瑤胞的一種傳統食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他介紹,茶葉和薑,是油茶製作的核心:須用本地產高山野生茶(穀雨前後最佳),打出來的油茶呈金黃色,頭碗苦,但回甘非常好;黃薑,須是本地山中所產,具特殊香味;再加上恭城這個長壽之鄉的清甜山泉水,才能打出令人難忘的恭城油茶。

30萬恭城人,除了嬰兒,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油茶。為什麼油茶與瑤民的生活形影相隨呢?鍾明達說,恭城瑤民住在亞熱帶的山林中,潮濕悶熱,又多瘴癘之氣,為對抗惡劣的自然環境,瑤民就地取材,打出了這種既能清熱解毒、驅寒避瘴,又能提神醒腦、強身健體的恭城油茶。

打造文化園 礦老闆護「非遺」

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山珍海味吃得皇帝見食生厭,眾御廚束手無策,一恭城籍御廚忽想起家鄉油茶之功效,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乾隆喝後頓時口舌生津,胃口大開。歡喜之下,御賜恭城油茶為「爽神湯」。由於色似咖啡,人們每日必喝的恭城油茶又被稱為「瑤族咖啡」、「東方咖啡」。

鍾明達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展示了恭城油茶「三件套」:生鐵鑄成的油茶鍋,形狀渾圓,一嘴一把,像一個翻仰的烏龜殼。鍋未盈尺,分量卻重,需強大腕力方能操作,故恭城人家大多是男人打油茶打得多打得好;捶打油茶的是一把形狀奇特的木槌,要自然彎曲成九十度;一個潷水的隔子,用來把油茶瀝出來。三樣俱備,打油茶的家什就算齊了。

鍾明達說,瑤族沒有文字,恭城油茶的歷史與恭城瑤族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是恭城瑤族的文化、人文和風俗的重要內容,油茶文化也是瑤漢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紐帶,更是養生保健的生活方式,作為「非遺」傳承人,要挖掘整理保護油茶文化,將這個原生態的、原汁原味的、環保的瑤族茶文化傳承下去。

目前,鍾明達已免費教授了數百學生,還有慕名而來的非洲、歐洲留學生,一名姓房的香港女孩也專門住在這裡學了三個月。為傳承好恭城油茶,鍾明達這個恭城最早的礦老闆之一,傾其所有去打造了恭城油茶文化園,並積極籌劃建設恭城油茶博物館,以及推動建設恭城油茶健康產業園區。為更好推廣恭城油茶,新研發的濃縮油茶也獲得重大突破即將問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