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握優勢融灣區 CY勉居安思危

2018-06-06
■梁振英與青年互動,鼓勵把握大灣區機遇,保持優勢。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梁振英與青年互動,鼓勵把握大灣區機遇,保持優勢。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日在第四屆暑假「港澳台大學生網信企業實習計劃」香港區啟動禮上,以親身經歷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迅速發展和前景。他鼓勵香港青年在大灣區歷史機遇下,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包括「兩文三語」、國際視野和靈活盡責的工作態度。並要避免在安逸環境下缺乏「闖事業」的勇氣,別躲在先輩創下的繁榮香港裡而不思進取。他告誡:「富不過三代,第一代闖出天下,第二代守天下,第三代,最危險。」

憶早年返內地工作艱辛

梁振英回憶,41年前他和二十多名有志報國的專業人士組成「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組織回內地幫助國家發展。

那時一天只有約40名港人往返,進關時要由邊防人員訊問身份,然後開「回鄉介紹信」才能進關。那時深圳沒公路,去哪裡只能走路去,或者付0.15元人民幣坐單車尾去。而現在的變化天翻地覆,由衛星圖看,整個大灣區11城的「灰色區域」連成一片,代表茬o個世界最大城市群已經形成,混凝土建築連為一體。

梁振英續說,國家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的目的,是避免11 城重複建設、惡性競爭,要建立11城協調機制,在全球僅有的「一國、兩制、三關」下,促進港澳和廣東之間的「四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流通。即將開通的三大工程,為大灣區「四通」作好了硬件準備,廣深港高鐵為11城建立「1小時生活圈」,港珠澳大橋開通香港通往廣東西部的大動脈,蓮塘-香園圍口岸分流香港通往廣東東北部的人流、物流。

簡化通關拓巨大商機

梁振英又說,下一步,將是進一步簡化通關程序。其實通關簡化在不斷進行,由當年「訊問」填表式,到回鄉證,到現在的回鄉卡,由人工通關到自動化等。他特別提及港珠澳大橋,將香港與廣東經濟漥地珠海、中山等連在一起,一橋之隔地價相差七倍,開拓了巨大商機。今後的跨國企業只需在香港保留500呎的辦公室,請一名通兩文三語的香港青年做經理,再請一名司機、一名秘書就足夠,每天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回內地,開拓6,700萬的潛在客戶。

他說:「我真的很羨慕各位同學,我們那個年代,大多數只能局限在小小的香港發展。而你們,有大灣區、有全中國的廣闊空間。每一名真正的成功人士,都一定踏破香港的地理界限。現在會計、測量、建築、園藝、規劃等各界別,大部分生意都在內地。你們的機遇和空間,都比我們當年大得多、豐富得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