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台31條」吸引力強 文化語言無障礙
香港文匯報訊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畢業季到,剛從大學畢業的畢業生湧入職場,根據人力銀行調查,近四成畢業生有意赴海外工作,而在今年推出「31條惠台措施」的大陸,則是畢業生心中首選。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中,38%有意前往海外工作,首要考量為薪資。而畢業生期待海外薪資平均為57,445元(新台幣,下同),約為預計留在島內的畢業生的期望薪資31,103元的1.76倍。
1111人力銀行公共事務處暨職涯發展中心總經理李大華表示,台灣物價雖然在區域內相對平穩,但薪資相對低,而海外工作除薪資較高外,還有產業、工作經驗、人脈等因素影響。
在複選3項的「最想去的海外就業目的地」調查中,大陸以62.53%高居第一,其次則為美加(48.95%)、日本(44.03%)、新加坡(34.19%)、紐澳(15.22%)。
李大華指出,大陸雖然薪資不會比台灣高太多,但比起其他選擇,沒有語言門檻與文化障礙,加上今年推出「31條惠台措施」及創業基地等優惠政策,均成為拉力。
1111人力調查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利益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5月24日至6月7日,總計回收共1,138份。
專家:台青要「接地氣」
「如果台灣青年要到大陸來發展,一定要『接地氣』。」台投資機構代表、奔遠資本集團合夥人戴偉衡如是說。另據中新網報道,9日,海峽兩岸(漳州)青年產業經濟論壇的主題沙龍在漳州舉行,戴偉衡對台青「登陸」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台青「登陸」,要擴大視野,多交朋友,與大陸的團隊多接觸多交流,一同去開拓更大的市場。戴偉衡認為,在資源、技術、人才交往上,兩岸相互取長補短,這樣的合作會對開拓全球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助力。
一品威客CEO田承明是台灣「創客」代表,他的觀點與戴偉衡的建議不謀而合。田承明從近幾年在大陸的工作中發現了兩岸創業者的差異:在心理層面上,台「創客」相對保守,而陸「創客」心態更開放;執行力上,陸「創客」也更無畏,能去挑戰風險。
田承明建議,台灣的團隊最好能夠選擇跟大陸的團隊合作,「融合、共生、共利,能夠促進雙方的發展,融入大陸當地市場的最好選擇就是跟當地人合作。」
針對目前兩岸的發展狀況,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麗麗認為,兩岸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是息息相關的,台灣經濟的成長離不開大陸的帶動。
陳麗麗指出,新時代下大陸朝着高質量經濟增長方式在轉型,台商也一直在努力轉型。對於台商今後如何轉型升級,她建議,台商要深入解讀對台的大政方針,清楚了解目前兩岸的情況,明白自己在這過程中的擔當和責任;深度解讀「中國製造2025」,搭上「中國製造2025」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