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2019威尼斯雙年展以「協商」為主題 香港館首秀女性藝術家

2018-06-16
■左起:李綺敏、謝淑妮、鄭道鏈。■左起:李綺敏、謝淑妮、鄭道鏈。

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將於明年5月至11月舉辦,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日前正式宣佈,將推薦藝術家謝淑妮(Shirley)同策展人李綺敏(Christina)代表香港參加雙年展。Shirley在香港出生、長大,移居美國洛杉磯二十多年,擅長抽象思維的藝術表達,是首位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女性藝術家。在來年的展覽中,Shirley將以塑膠等多種物料,透過雕塑和裝置的形式,表達「協商」(Negotiation)的主題。

以「協商」為主題

Shirley指自己想表達的「協商」主題,並不單指人與人的互動,還包括人與物、人與事、甚至物與物之間的互動和辯證交流。她認為個體與個體之間有很多差異,對這些差異應予以正面的肯定,不僅是個體之間可以共存,而是推上更高的一個層次,表現出更豐富的集體意義。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Shirley致力透過雕塑、攝影、文字和裝置藝術來呈現異質性。她的創作方式多變,例如融合互相衝突的美學元素、研究塑膠的符號學、引起人們對間隙的注意、擴展動作的語言、混合不同比例、顛覆各個範疇、利用現成物作主觀性的懸置,並且探索並存的敘事。

Shirley的作品特色是以塑膠作為主要物料,她指塑膠材料在香港的工業歷史中尤為重要,創作思路亦會與香港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角色有所關聯。Shirley過去二十年多次參與國際大型展覽,常被稱為「香港藝術家」,她笑稱「在過去二十年來一直非正式代表香港」,對今次能夠「正式代表」香港深感榮幸。

這次香港的參展場地位於雙年展Arsenale主場館入口前方,此場館是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展區的兩個主要場地之一。Shirley表示自己將充分善用和回應這個獨特的位置。

「香港DNA」融合「國際視野」

M+副總監兼總策展人鄭道鏈指,不同於往年的安排,今年M+與藝發局是先選出策展人,再給予策展人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去選擇與其合作的藝術家。

本次代表香港參加來年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客席策展人Christina,畢業於香港大學美術(藝術史)及比較文學專業,2009年在荷蘭艾波藝術中心(de Appel)完成策展課程,曾經擔任香港Para/Site藝術空間的策展人,以及第53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助理策展人。

在選擇藝術家搭檔時,Christina回顧往屆的參展藝術家人選,多為三十幾歲的男性藝術家,於是希望今屆能找一位女性藝術圈前輩,向全世界展示香港藝術家的多元性,而她第一個想到的人選便是Shirley。Christina在第一份策展工作時就接觸到Shirley,對方身上兼具的「香港DNA」和「國際視野」令她印象深刻,更親自去到洛杉磯,邀請Shirley合作參展。

深感近年藝術資源有增多

Shirley出生在香港,1993年移居至洛杉磯。她在中大攻讀藝術系文學士期間,參與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海外教育計劃。Shirley在美國交換學習時發現,美國東岸與西岸的藝術圈非常不同,所以又申請休學一年,去紐約見識一番。她指當時提供當代藝術課程的大學,只有中大一間,而香港的畫廊場地十分有限,令有心追求藝術的她感到資源不足,於是完成中大本科課程後,她就搬去洛杉磯發展。

移居海外之後,Shirley仍會間中返回香港,她深感近年來香港的展覽場地越來越多,政府給予藝術家的資源也有增加。「如果我是現在的香港藝術系學生,也許就不必去美國了。」

正如Shirley所言,現時的年輕人,若有心在藝術領域發展,資源和機會比以往要來得多。為了將香港的年輕人帶入國際藝術舞台,M+及藝發局將聘請一名策展實習生,和十二名展覽及技術實習生,以策劃和支援在威尼斯舉行為期六個月的展覽。這樣的機會對於90年代初的Shirley而言,是很難想像的。

Shirley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所展出的作品,計劃於2020年春季回到M+博物館展出。藉這次「正式代表」香港的契機,她亦打算將來多在香港進行藝術和教育工作。

文、攝:香港文匯報

實習記者 劉悅、梁敏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