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林奕華×張艾嘉×王耀慶 《聊齋》到底聊什麼?

2018-06-02
■胡小姐與蒲先生:我們聊什麼?■胡小姐與蒲先生:我們聊什麼?

真愛就像鬼故事,而人,總是知道得太晚?

林奕華導演、黃詠詩編劇、張艾嘉與王耀慶等主演的舞台劇《聊齋》今年1月在香港上演,反響熱烈,旋即決定於6月重演。一個陽光耀眼的午後,記者與三位主創聚在一起,聊聊舞台上到底有沒有鬼故事,而《聊齋》到底聊什麼?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劉振祥攝,非常林奕華 提供

寫在首演之後

1月看完《聊齋》後,我總忍不住想,為什麼台上說話的人那麼多,卻好像並沒有真正「聽」到什麼?其中有一場最過分,在酒店的房間中,酒店員工們不斷重複相似的動作流程,鋪好被子、拿出衣服、搬弄酒杯......然後每一次重複,都加入一點變奏般混入不同的物件,讓整個流程的意義發生微妙的轉變。這其中,所有人都在不停講話,台詞密集得像是發射連珠彈,幾個循環下來,聽得人強迫症就要發作。

可他們真正「聊」了什麼?他們只是在機械性地「說話」而已,對話的內容也許juicy,卻毫無意義。麻木疲憊的面孔,蒼白空洞的語言--就像生活中的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已然失效,而我們還要用更多的喧鬧去掩蓋這種失效。

林奕華在facebook上分享說,「讀《聊齋誌異》,故事的大同和小異,均指向理想與現實產生落差時,人就卡在中間。」也許是年紀漸長,這個「卡」直接擊中了我--不上不下,進退失據,好像被困在無有之地,不知道如何從死循環中掙脫。林奕華則嘗試在戲劇中尋找答案,那種「卡」,也許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失效,以及,人與自己之間的「失聯」。

也許,認清自己,與自己對話,才是重新讓人生轉動的契機。

聊齋還是齋聊?

舞台劇中,王耀慶(耀慶)飾演的暢銷作者蒲先生寫了一本「滯銷書」,鬱鬱不得志的他跑去開發了一個聊天App「齋聊」,使用的人可以設定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聊天對象,而蒲先生自己設定出的理想對象,就是張艾嘉(張姐)飾演的胡小姐。隨蚍@情的展開,胡小姐的真身漸漸顯露,她與蒲先生之間離離合合的過往與感情真相也被不斷揭開......

許多觀眾看完後也許都有這樣的疑問:舞台劇《聊齋》離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有多遠?簡潔摩登的舞台,時髦呱噪的男男女女,除了開頭幾場酒店中惹人爆笑的「鬼氣森森」畫面,好像看不到狐仙妖與落魄書生的影子。

「其實如果你問我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劇中的每一段和《聊齋誌異》中怎麼對應。」林奕華說。他與編劇黃詠詩曾說過,這次的改編不是將故事一段段抽出再加工,而是有點像「免治」,把《聊齋誌異》揉碎在其中。「只是這樣沒有意義,我眼中看到的《聊齋》和你看到的《聊齋》,相差可能非常大。」

觀眾需要進入其中自行領悟,那演員呢?

飾演胡小姐的張姐,與《聊齋誌異》的初接觸,可以追溯到1977年大導演胡金銓找她去演《山中傳奇》中的女鬼依雲。但林奕華的《聊齋》顯然和那個古樸靈異的世界相去甚遠,劇名「Why We Chat」更巧妙地點出由社交媒體軟件連接的當下世界。

「我也沒有說把《聊齋》看得那麼透。」張姐說,「我很喜歡這個英文名:why we chat?現在的人也需要有一個地方去chat,但是chat about what?聊什麼?當年蒲松齡也是有個地方,但在chat什麼東西呢?這個就是兩者一個很相似的東西。劇裡面,故事一件件地在發生,我演的這個女人頗有點俠女的精神,為了幫助他(蒲先生)還去和那個老男人談判。很多人性的東西在裡面,只是我們不是穿古裝。」

不一樣的張艾嘉

張姐說,剛看到黃詠詩的劇本時,覺得很jumpy,台詞不容易記,時空又跳來跳去,等到真的進入了又覺得很有趣。而黃詠詩,正想在劇中挑戰張姐一貫給人優雅大氣的正能量形象,讓她去演一個會「勾引」的女人,一個會做錯,會不知所措,會事與願違,會耍任性的女人。一個不大一樣的張艾嘉。「我自己到現在為止都還在想,這個女人能夠再怎麼處理,去讓觀眾更多地感受到她的真實性。黃詠詩他們總覺得我很優雅,這是他們看到我的外表的東西,其實我有很多內心的其他面。或者說,我怎麼去理解這個女人?她的感情那麼直接的時候,她怎麼去表現自己?怎麼受傷?怎麼不懂?她的遺憾、她所有都是在劇中存在的,我可以更加down to the earth地去做。」張姐說,這個女人和她本身並不很像,她一直在不停想像她可能的態度,而這個故事很「耐想」。「所以,不是一定要將鬼故事加進去的。當時蒲松齡在創作的時候,也許想要探討的也是在這些上面。而在那個年代的真實生活中,也許更難去探討這些層面,比如男女平等等問題,是多難的事情,所以只好寫成鬼故事。」

不要《聊齋誌異》的皮相,拎出它的骨,放在當代的語境來討論,原來有些世相人心從來沒有改變,原來蒲松齡那麼「潮」。

男與女 一體兩面

耀慶則坦言從第一刻接觸劇本就沒有質疑過這不是《聊齋》。「為什麼不能接受這是《聊齋》?為什麼一定要演所有古典名著中的片段?」他反問。在蒲先生的身上,他反而體會到非常個人的聯結,「就好像他窺探了你某些私底下不想被別人知道的事情。我們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都有想要呈現出來給別人看到的一面,這和我們私底下真正是個什麼人,是有差距的。我最喜歡的這次做的是,也是這次的戲和我們之前做過的戲不一樣的是,以前我們總很清楚這個地方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事情,要呈現什麼感覺,人物是什麼樣子,都有畫面。這次卻完全不同。」角色在當下也帶蚨繫b,隨蚍@情的展開才揭露最終的謎底,彷彿明白了自己與對方之前的選擇是怎麼一回事。

蒲先生看似風流自私,與數個女人糾葛不斷,但每次回頭想要看到的都是胡小姐;而胡小姐,一直以為自己離開蒲先生是因為兒子的夭折,到最後才明白「不敢愛」才是自己果敢決絕表面下的真相。「很多東西都是自以為當時做對的事情,但是後來意識到自己是錯的。可是人永遠都知道得太晚了。」張姐說。

而在林奕華看來,蒲先生和胡小姐,代表的不是單純的男性視角或女性視角,而是「一體兩面」。「《聊齋》其實我讀到最多的是陰錯陽差、陰陽相隔、陽奉陰違......很多陰和陽的出現。這個故事好玩的就是他們兩個角色衝撞的地方,恰恰是他們要經歷過這些事情的時候,才能明白對方。不是簡單地說這個是女人,這個是男人,如果這樣就不好玩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