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絲拾珠--海柳雕藝術精品展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展出。該展由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共同主辦,展出福建省平潭島、東山島和廣東南澳島等地的海柳雕作品近百件。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山海柳雕繼承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得主--陳佛順帶來了他頗為得意的龍雕作品,其中包含震驚收藏業界的海柳雕塑--《九龍托彌勒佛》,該件作品曾在上海拍賣行以186萬元人民幣的起拍價震撼一時。據陳佛順介紹,這件作品利用海柳的樸素木質、細膩文理、莊重色澤的自然形態取材,歷時兩年多才完成創作。
2012年在上海世博館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中榮膺金獎的海柳雕作品《降龍伏虎》,亦在現場引起不少參觀者的關注。據創作者、福建省平潭島民間藝術家施孝斌介紹,該作品高50cm、寬27cm,據專家預測原料是罕見的大型海柳樹,至少在海裡存活了逾兩千年。施孝斌以傳統的十八羅漢中降龍尊者和伏虎尊者為題材,利用海柳樹的天然造型刻造出降龍尊者一絲不苟的臉部表情,伏虎羅漢雙目圓瞪,袒露上身,右手舞圈,左手持金剛圈,站立於猛虎之前,猛虎在羅漢身邊顯得威猛中帶虓韃間C兩個羅漢都相貌奇特,與一龍一虎十分和諧的處於統一氣氛之中,羅漢有趨吉避凶,安民保宅的寓意。
海柳雕刻工藝始於明末清初
據介紹,海柳學名黑珊瑚,因其長成樹枝狀,枝條纖美,質地柔韌,外形類似於陸地上的柳樹,故獲名海柳。雖形似樹木,但經海洋科學研究海柳實屬海洋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類,係珊瑚科的一種。海柳有紅柳、赤柳、烏柳、石柳、籐柳等品種,尤以紅柳、赤柳為名貴。
據悉,海柳雕製作是利用海柳奇、特的自然形狀和天然色澤,運用剪枝、車、磨、銼、鑽、雕鏤等多道工序,進行藝術加工。其造型奇特、色澤油亮、清雅別致聞名遐邇,是民間工藝精品。海柳是加工成煙嘴、手鐲等工藝品的珍貴材料,我國海柳雕刻工藝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近年來,海柳煙嘴憑借藝術、健康、精美絕倫的優勢成為煙嘴市場的新寵,又因其凝聚了中國傳統手工藝術文化的印記,與現代元素完美結合而引起收藏界的關注和追捧。
改進工藝跟盼傳承
「珍貴的海柳,每一件都需要作者用心去雕刻。海柳雕比其他品種的雕刻還要稍微複雜一些。這是因為野生海柳上會附茪@些貝殼或其他雜質,需要雕刻者一點一點地把雜質去掉,然後才能在堅硬的海柳上雕刻。」福建省平潭島民間藝術家施孝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有時為了保持海柳雕的原汁原味,他會特意在海柳上留下一些海底寄生物的殘骸,讓大家都知道這是來自大海的瑰寶。
為了改進海柳雕的古老工藝,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施孝斌亦下了不少工夫。「起初海柳大都是被做成煙嘴,沒有人物形象的擺件。我從壽山石雕刻上得到啟發,首創了利用海柳雕刻各種精美逼真的人物擺件、花鳥蟲魚等等。這些擺件很受收藏家的喜愛。由於我有一定的美術功底,這對我改進海柳工藝技術也起到了不小的幫助。但無論怎麼改進,海柳雕形神兼備、返璞歸真的神韻是不能丟的。」
雖然政府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傳承無人」的難題依然有待破解。從事海柳雕刻40餘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山海柳雕繼承人陳佛順表示,由於海柳雕刻工藝複雜、難度大、出徒慢,不少年輕人都不愛學。他對海柳雕傳統手工藝術後繼無人表示擔憂,截至目前他僅收徒逾十人,「如果有好學生來學,我會盡義務來教他。希望這項技藝能夠傳承下去,不要讓它只出現在博物館中,不要讓它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