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傳承 > 正文

【神州傳承】挖掘桂林米粉「非遺」之路

2018-06-21
■梁志強(右圖)不僅找回了失去五十年味道的「原湯粉」,更在近年恢復了已斷層70餘年的齋粉的傳統製作技藝(上圖)。■梁志強(右圖)不僅找回了失去五十年味道的「原湯粉」,更在近年恢復了已斷層70餘年的齋粉的傳統製作技藝(上圖)。

傳承人梁志強:找回失去五十年的味道

在桂林米粉文化體驗中心,兩位米粉師傅有條不紊地磨米漿、吊漿、揉粉、搗粉團、搾粉、煮粉、冷卻、團粉......記者連吃了滷菜粉、原湯粉、涼拌粉三碗純手工、純大米製作的米粉,年過七旬的桂林米粉「非遺」傳承人梁志強才開始向記者講述他和桂林米粉的故事。

圓夢「失去的味道」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在發言中回憶起幾十年前首次到廣西、到桂林時感慨地說道:「還是忘不了當年那碗桂林米粉的味道」。

忘不了那碗桂林米粉味道的還有許多人。2007年一位肖老先生投書《桂林晚報》,希望能吃到一碗正宗傳統口味的原湯粉,而這一品種當時已經斷層約50年了。

時在桂林旅遊學校教授烹調的梁志強,幸好還在心中留存荍嗾膋獄s作技藝,在為老先生圓夢的同時,他也走上了挖掘、傳承桂林米粉「非遺」文化之路。尤其是,梁志強老先生近年還恢復了斷層70餘年的「齋粉」的製作技藝,每逢重要宗教活動他也常在現場親自一展身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評選出14道最令中國人魂牽夢繞的「思鄉菜」,桂林米粉名列第四。

「老四樣」重現江湖

梁志強說,他1973年進入桂林飲食服務公司合作總店的杏春園米粉店,從業45年一直在做米粉的第一線,得益於先後跟從了當時做米粉最好的幾個師傅,才能在今天重現桂林米粉的「老四樣」:滷菜粉、原湯粉、牛腩粉、馬肉米粉,其中以「清香淡雅」著稱的滷菜粉最為常見,並以之為桂林米粉的行業標準。梁志強點出了「老四樣」的核心特色:滷菜粉靠「滷製」,原湯粉靠「煮」,牛腩粉靠「燉」,馬肉米粉靠「臘製」。

以滷菜粉為例,「七大樣」配菜缺一不可:鍋燒、滷牛肉、滷牛肚、滷黏貼(動物胰臟)、滷拱嘴(豬嘴部分)、滷牛肝、烤灌腸(生製烤熟,技術含量很高),可加黃豆,但沒有花生米,以免掩蓋滷水的清香味。

滷水以牛骨、豆豉,配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肉蔻、川砂仁、沙薑、香葉花椒、小茴香、羅漢果、陳皮、b薑等,熬製一周方可,優質的滷水須得掛杯,雖然顏色是深醬色,一旦澆在米粉上一拌,呈現的依然是米粉的原色。

米粉則用二年以上陳米與當年新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泡水後再加少許冷飯磨漿,吊乾後自然發酵2天,再經過蒸、揉團、沖打、搾粉、沸水煮、冷水漂、成團等一十八道工序,方能製作出入口爽滑勁道、有一定脆性有瀰漫茪j米清香味的桂林米粉。

梁志強說,桂林米粉實際上不外乎二種吃法,一是在滾水裡燙一下,稱為「冒熱米粉」,一種是涼拌米粉,而且不可放酸,因為會破壞米粉的醇香味,只有水平不足的店家滷水不好鮮味不夠時,才「用酸來湊」。■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曉峰 廣西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