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尖子獎學金】教師「取西經」 助學生紓壓

2018-06-22
■潘焌匡致力將「正向教育」融入課堂,為港生帶來正能量,令學生「愛上讀書」。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潘焌匡致力將「正向教育」融入課堂,為港生帶來正能量,令學生「愛上讀書」。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

獲政府資助赴英讀碩士 盼用所學令學生「愛上讀書」

特區政府在2015/16學年起推出「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尖子獎學金),每年資助最多100名具卓越學業表現、領導才能和潛質的年輕人,到境外知名大學進修,幫助培養他們成為具備環球視野、國際網絡的優秀人才。多名卓越學生至今已畢業學成歸來,香港文匯報推出系列報道,分享一眾卓越尖子如何將在彼邦所獲的專業知識與體驗回饋社會,矢志為香港作貢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近年香港學童精神健康問題深受關注,更有學生因不堪學業壓力而自殺的個案。90後年輕老師潘焌匡,深感香港教育制度過於講求競爭,認為老師不單是知識的傳遞者,亦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他在執教鞭一年後,獲特區政府「卓越獎學金」資助前赴英國進修教育心理學碩士,向西方學習方式取經。現今學成再踏課室講台的他,致力將「正向教育」融入課堂,希望在這個壓力「爆煲」的社會,為港生帶來正能量,令學生「愛上讀書」。

潘焌匡是第二屆「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得獎者之一,大學畢業後即投身教育界的他,於2016/17學年獲資助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修讀教育心理學碩士,去年他學成歸來,再踏校園於中學任通識及地理老師。

嘆港競爭大 難享讀書樂

身為年輕老師,與學生年紀相距不遠,潘焌匡對香港學生壓力「爆煲」滿有感觸,他直言,「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太好,競爭風氣太大,學生會很辛苦,希望透過學習海外教育的可取之處,加強香港的教育質素。」他續指,除了父母外,老師是學生最為親密的長輩,老師亦應該擔起輔導學生的重任。

潘焌匡修讀教育心理學碩士的主因,是大學期間,曾有一位講師對他說,「教書的首要條件是要令學生喜歡讀書」,這句說話深深地影響了他,「若學生不享受讀書,他們是不會讀得好。」他希望從心理的角度了解學生的想法,以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及輔導。

在英留學期間,潘焌匡與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同學互相交流學習,認為不單擴闊自己的視野,更能學習他人的文化。他笑指,有德國同學很欣賞香港的通識教育,認為可讓學生了解時事,又能培育學生批判性思考。

他認為,香港與英國的教育差異不少,香港競爭風氣濃,社會及家長對學生很高期望,而新高中制度改革後,文憑試成績變了普遍學生唯一升大學的參考,在「一試定生死」下,學生壓力相對增加。反之,英國學生一般較享受學習過程,當地教師並非單教授學術上的知識,亦很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和社交。

潘焌匡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地完善的特殊融合教育,在課堂上有兩位老師,其中一位是主要講師,另一位則負責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讓大家更能融入課堂。

除了硬件配合,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配套,如同一本課本有兩種程度的資訊,照顧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培養正能量 抗逆防輕生

就港生精神健康情況,以至因學習壓力而出現自殺悲劇,潘焌匡坦言,香港教育制度講求分數,容易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認為透過「正向教育」教導學生不要逃避困難,培養正面情緒面對挫折及提升抗逆力,對年輕學生非常重要。

他憶述,自己亦曾以此幫助一名曠課的女學生,該女生因情緒問題不願上學,父母一度感束手無策,所以他處理問題時「先要明白事件的因由,要逐步逐步來,不能太過Push(催逼)他們」。

由於潘焌匡與該女生關係不錯,知道她不願回校,故約她到咖啡廳傾談,了解其情況,最終得悉她逃避上學是由於學業的壓力。所以他先安撫其情緒,再幫助她調整心態,鼓勵她正面面對昔日挫折,現時該女學生已恢復正常生活,不再曠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