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城市競爭力 港四度遜深

2018-06-23
■高鐵深圳北站今年初投入20台警用機械人,為春運保駕護航。  資料圖片■高鐵深圳北站今年初投入20台警用機械人,為春運保駕護航。  資料圖片

科技創新不足 社會矛盾加劇 結構轉型緩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一年一度發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繼連續三次失落榜首後,香港綜合經濟競爭力今次第四度被深圳超越,在此之前,香港曾連續12年奪冠。課題組專家指出,從內因看,香港存在創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創新不足,經濟過度虛擬化和社會分化及矛盾加劇,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結構轉型步伐緩慢等問題。從外因看,香港同時面臨着全球挑戰和國內挑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全球化政策遇挫惡化了香港發展的外部環境。此外,內地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使香港作為內地開放窗口的作用下降。

這是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推出的第16份中國城市競爭力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294個城市中,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廣州、北京、天津、蘇州、南京、武漢。

與2016年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前5名沒有變化,6到10名變化明顯:北京上升1位,取代天津排在第6位,天津則下降1位排在第7位,蘇州上升1位排在第8位,南京則直接上升3位進入十強,澳門則首次跌出十強。

從十強城市的區域分佈來看,總體分佈格局與2016年基本一致,中部仍然只有武漢進入十強城市榜單,除此之外,其他城市都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港澳台地區。

曾12年稱冠 今屆屈居亞

就香港而言,這是該系列報告發佈16年來,香港第4次被深圳超越,屈居亞軍,此前香港曾連續12年高居榜首。

課題組指出,面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和中國內地的快速發展,香港面臨內外因素的挑戰。從內因看,香港存在創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創新不足,經濟過度虛擬化和社會分化與矛盾加劇,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結構轉型步伐緩慢等問題。

從外部因素看,同時面臨着全球挑戰和國內挑戰。從全球挑戰看,包括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加速進行,增大了香港的趕超難度;新產業崛起、產業新遷徙,增加了香港的轉型難度;全球生產網絡和全球價值鏈變革,加劇了香港「再工業化」的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全球化政策遇挫,惡化了香港發展的外部環境。從國內挑戰看,包括內地區域和城市崛起,改變了香港與內地原有的競合關係;內地轉型升級加快,對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地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使香港作為內地開放窗口的作用下降。

產業須再優化 建新全球都會

課題組建議,未來幾年,香港亟須思考如何進行產業優化升級和建立新型全球都會,以更好地適應新的世界發展環境和引領國內外的城市轉型。要用好特區的獨特優勢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在繼續尊重經濟規律、奉行市場運作和推動自由貿易的前提下,以前瞻角度,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應對發展挑戰,為未來發展定位和尋找新動力,促進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