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義滿兩口村

2018-06-26

王新芳

兩口子,是夫妻的口語別稱。兩口村,這個熱辣辣的名字,第一次聽到就很難忘記。在河北省臨城縣的西南邊,有個兩口村,三面小山,一水東流,建村於後周顯德年間,可謂歷史悠久。一座老村,在北方的黃土地上,活了千餘年,廢棄的石磨,做了飲牛的石臼,雜草中的柱石,猶如散落在民間的文物,帶虓酗諨溯苤A靜臥在時間深處,等待重新撿拾。

小滿時節,我和朋友駕車前往。五月的兩口村,風吹過那些山坡。薺麥青青,土豆開茈捰滫漯嶁遄C核桃掛了果,月季花一片鮮紅。村婦在田埂上彎腰除草,小孩在白楊樹下玩荅飛機。天色陰沉,空氣有點悶。我們鼓足勇氣,貿然闖進兩口村。在這裡,沒有一個認識的人。

抬蚗Y,以搜尋的眼光,在街巷中慢慢地走。一個電工從超市買了包煙,正要騎蚍祕威鰶}。我們攔住他,請教兩口村得名的原因。他很健談,停下來,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這村原來不叫兩口村,而叫魏村。村北有個范家墳,和村子距離很近。人生窮苦,窮了就要找原因。有人說,因為范家墳犯了地名忌諱,魏(餵)范(飯),糧食都讓范家吃了,咱們咋能不窮?為了改善生活,人們製造了兩個石人,一男拿碗,一女拿勺,安放在崇福寺殿後,面對范家墳,取「兩口吃一范」的意思,後來村名就改為兩口村了。

傳說畢竟是傳說,讓人聽了,心頭湧起淡淡的心酸。橫橋,深巷,石階,紅磚房,青石條作基、上用表磚鋪砌的藍磚房,土坯房,傳統老民居,構成兩口村特有的風貌,更能品出幾許滄桑。尤其那黃色土坯房,矮牆土院,固守茪@份貧瘠和辛苦,一任山風吹老容顏,吞吐茪H間的安然與慈祥。

兩口村的橋,是村莊的眼。在彎曲如帶的水道上,完好無損地保存茪T座石橋。最西側的橋叫安定橋,單孔石拱,橋邊有石欄板和望柱。中間一座橋歲數最老,應是村裡最早的橋。東側的橋叫義合橋,橋頭立有一塊「流芳百世」碑。三座橋古意拙撲,建造精美,如長虹臥波,西子回眸,安靜地注視茈~邊的世界,任時光走過,歲月飄過,沉默是最好的態度。

我們站在橋上看風景,遠處傳來一陣歌聲。橋下有個老太太,拿蚥K掀清理河道。我熱情地和她搭訕,她說雨馬上要來,淤泥把河道堵住了,再不清理,水就會漫上她的家。多少年了,她就住在橋邊,看樹綠了又黃,黃了又綠。看一場雨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風,再一次漲滿衣襟。

兩口村的寺,是村莊的根。《臨城縣志》記載:「崇福寺,在縣西二十五里兩口村,弘治二年修。」老人們回憶,原寺院有山門、前殿、後殿及東西配殿。而我看到的寺是什麼樣呢?只剩一座破舊的大殿孤寂地挺立在村小學院牆外,在風雨剝蝕中,透茪@股無奈和落寞。坍塌的房頂上,長滿野草。踩茪@堆垃圾來到大殿前,心中一片蒼涼。

大殿坐北朝南,抬樑架結構,面闊三間,左右兩間開方格窗。前簷明間中部闢木門,門上枋有四個雕花墀頭,墀頭上有題字,分為「日」、「清」、「月」、「規」。七加樑用三柱,兩側有異形拱,樑架上有彩繪,脊檁枋上有「......康熙三拾肆年歲次乙亥......」題記。樑架上有斗拱。屋頂為筒瓦,正脊兩端有吻獸。可惜,屋頂漏茪恁A門窗盡失,爛磚坯頭,碎石壞檁,昔日的輝煌已成雲煙。學校的女教師說,只知道這殿叫北大殿,原來當過學堂,她的父輩在裡邊讀過書,現在成了危房。雕樑畫棟,香煙裊裊的昔日盛況,只能存在於想像中了。

兩口村的老房子,是村莊的臉。我們先看到的是一處四合院,它的門樓吸引了我們。起脊式門樓,筒瓦鋪砌,單坡頂,顯示出高大的氣勢。盤頭上有磚雕,刻有吉祥紋飾。木門框芯,上有雕花門罩,門枋上有格芯。歷經百年,風姿卓然。門是緊閉的,主人不在家。我們扒開門縫向裡瞧,看不清院子是二進還是三進,庭院深深,除了享受一方安靜,想來也並不寂寞。

我們隨後看到的是一座二層樓,巍峨矗立,門前有一棵梧桐樹。女主人從家裡走出來,聽我們誇讚她家的房子好,很熱心地把我們讓到家裡去。她說,這房子大概是乾隆年間的,一直沒捨得翻修。仰望小樓木窗,是否傳來一家人溫柔的話音?我猜,住在這裡的人一定是有情趣的,夏天的早晨在林間散步,飄雪的夜晚坐在爐火邊,靜靜望茧‘~的雪花,看盡湖光山色,遲暮與晚霞。

兩口村的義,是村莊的魂。兩口村宋代王氏家族是近年發現的邢台地區望族,內丘縣張家溝村的王氏墓地,就葬有王氏家族的十數世人,其中包括蘇軾的學生王適和王遹二兄弟。元豐二年,蘇軾被人誣陷,親朋好友們唯恐避之不及,王適兄弟不但不走,還設宴為其踐行,並照顧他家眷多年。後來,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後,王適還前去看望他,並同遊武昌西山,蘇軾寫下了《武昌酌菩薩送王子立》詩:「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一杯菩薩泉。何處低頭不見我,四方同此水中天。」這是朋友之義。

義合橋頭立有「流芳百世」碑,碑文記載茞M光緒十九年修築橋樑的情況:「臨邑南兩口村夾河而居,舊有石橋兩座,惟東頭溝深岸闊,車馬不通,忽有村中善人張、王、宋三姓者,面然欲起,不憚輸財,赴公議添石橋一座,村中人亦無不慨然捐資趨事,此所以不幾日而告闕成功,因名之謂義合橋。」這是村民大義。在附近的駕回北村南,有座「魯義姑大賢塔」,講述魯義姑的感人故事。鄉間貧婦,肩負大孩,手拉幼子,幼子哭聲連連。行人頗感奇怪,問其情由,說道,背上大孩母已病故,所拉幼子乃是親生。不以私害公,真乃公義。義文化是這一方土地的驕傲。

小小的兩口村,卻和宋代大文豪蘇軾有茷亄`的淵源。蘇軾屢次遭貶,仕途失意。在出知定州期間,御史趙挺之等人搬出蘇軾所撰的貶斥呂惠卿的敕文,彈劾他「誹謗先帝」。紹聖元年四月,蘇軾又被貶嶺南。 路過臨城、內丘時,連陰幾天的天氣忽然轉晴,西望太行,草木可數,岡巒北走,崖谷秀傑。蘇軾揮筆作詩一首《太行山.臨城道中作》︰「逐客何人茞摒搳A太行千里送征鞍,未應愈谷能留柳,可獨衡山解識韓?」他借景抒情,浮想聯翩,韓愈從貶所北還,經過衡山,天氣由陰轉晴。這次自己途經臨城、內丘,天氣也很晴朗,是否意味荂u吾南遷其速返乎?」困頓之中不忘發現生活之美,心胸何等豁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